- 在線時間
- 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19-7-10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385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70-1-1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04
- 主題
- 12
- 精華
- 0
- 積分
- 589
- UID
- 817

|
Re: 認識約500個字------可以自行閱讀
高效激发儿童言语智力潜能
实验证明,让孩子认400个左右的高频字即可进行初步阅读。认1000个左右的高频字,就可读懂一般书报80%的内容,认1500个高频字,就可读懂一般书报90%以上的内容。专家认为,如果儿童在7岁前学会2000个汉字,一般就无阅读障碍。
为什么这个愿望要等到小学4-5年级才能让孩子实现?!
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进入小学的儿童,求知的欲望很强烈,学习的兴趣很浓厚。让阅读训练、写作训练踏步不前,等待识字到一定的数量,这实质上是延缓以至于阻碍了他们智力的发展。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霍华德 加德纳参与《零点项目》研究多年,并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将一个现代人的智能归纳为8个方面,即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其中言语智能做为一项重要智能予以定义。这一理论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与发展,现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幼儿教育指导理论。加德纳教授在多元智能理论中还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即 “智力发展关键期” 。他认为不同的智能项在一个人身上的发展时间是不同的,它们并不是同时发展,而是有早有晚,有的甚至延续终身。比如音乐智能在胚胎发育过程就能得到激发,自知自省智能则发展较晚直至终身。而人的言语智能发展关键期是在3—6岁。同样,日本汉字研究专家石井勋博士经过十余年研究也发现:3—5岁是人一生中认字最快、记忆最强的时期,是识字的最佳期。
在大量的理论研究结果推动下,早期识字与阅读已纳入越来越多教育学者的研究、实践范畴。如何把握儿童智力发展关键期,高效激发儿童言语智力潜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向这一课题发起了进军,优秀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而本教程是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对识字方法进行的又一次改进与完善。教程探讨了儿童识字方法中的几个重要观点,从而也形成了本教程的鲜明特色。
一、识字量是怎样确定的?
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发布《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注明,现代汉语的常用字为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两项总计3500个。本教程选取了适合5-8岁年龄段儿童的2000个常用字,组成与幼儿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引起其兴趣的词与词组。
有些识字教程十分强调词汇编排中字的不重复性。但是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仅需一定比例的字的重复(本书为15%左右),词汇的编排便能极大地贴近孩子的生活,易懂性、趣味性大大提高。因此,“从孩子自身需求与特点出发,采用孩子们熟悉的、感觉有趣的、能深深吸引他(她)们的词与词组”成为本书词汇编排的指导原则。
二、情景教学是学习任何一门语言的最佳途径
初生的孩子理解力刚开始发育,更没有学过拼音,那什么是他们赖以分辩字音、字义的注角呢?答案有二条:1、在生活的实践中直接理解、领会;2、间接地学习, 看图识字、看图说话。早期教育研究发现:情景教学是学任何一门语言的最佳途径。因为情景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认识、了解、理解事物,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掌握、运用。
本书将2000个常用字组合为1050个词、词组与成语,并进行了特定的图词配合,将词放入一个主题活动的情景之中,因此大大方便了孩子的识字学习,有效提升了孩子的自主学习度。 “每一章节有主题、每个单元有主题、每一页也有情景主题”是本教程的鲜明特点。
同时,图词配合也有助于训练与强化孩子的视觉记忆能力。研究表明,那些记字困难的孩子往往是由于视觉记忆不好,如果以正常的程序来教他们,他们就学不会。所以,我们在刺激材料的再现上进行了一些强化。彩色的图片与大而黑的字是很有效的,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加深字的印象。
三、最佳的“节奏识字量”是多少?
我们知道,识字的目的就是为了日后使用它们。而在阅读材料中,字往往是以词组和一句话的方式呈现的。所以,一开始就让孩子学词与词组,有助于他们日后的阅读。
那么, 一个识字单位 即“节奏识字量”以多少个字为宜呢?
有的识字教程强调句,每句长短3-8个字不等;有的教程强调韵,每个韵段4-8个字,等等。研究发现,5-8岁孩子的 节奏识字量 最好是在2-3个字。少于2个字,很难向孩子解释字义,孩子也难以掌握其在生活中的组合运用。多于3个字时,孩子的单个字接受能力明显下降。而2-3个字的“节奏识字量”符合孩子的记忆波长。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充分重视并运用了这一 节奏 ,在最长的 节奏 (成语)选择过程中,尽可能保持4个字中有1-2字是孩子已经认识的。
四、 识到多少汉字,就可以开始阅读?
识字教学中一直存在二大难题:怎样学与怎样持续地学。
从理论上说,早期教育从胎儿期开始,五岁左右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从实践上看,成功的例子极少数,难题是如何使认字变为 游戏 。 不管是教师还是父母,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轻轻松松认识汉字 ,这是教育的艺术性问题。
同时许多跟踪研究表明,识字的巩固效果不理想与阅读跟进有关。普遍的观点是:只有孩子的识字量积累到一个程度,他(她)才能进入阅读。但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成为孩子识字的一个障碍,因为很大一部分孩子的兴趣度难以保持到“积累到一定程度” ,特别是在家庭教学中,放弃是随时、随处可见的。因此 边学边读 成为维护孩子识字兴趣度的重要手段。
“只要认识一个字就可以开始阅读”,这是我们的观点,也是本教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教程以8个词(词组、成语)为一篇,编成孩子感兴趣的句与段,这样孩子刚学会上面的8个词,就能读出下面特意编写的句子,充分体验了识字过程的乐趣。同时一幅页面上的词又形成一个主题篇,8个词通常可以串连成一个小故事,让孩子去发挥、去编排、去想象、去表达。
这个小小的环节变化使识字的巩固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也有效解决了家长一直顾虑的孩子是否真正掌握字意、词意 的问题。
识字过程的乐趣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能将识字这一艰苦的过程坚持到底。
识字过程的乐趣 在更深层面上引发了孩子对阅读的浓厚兴趣,而早阅读、多阅读不仅对孩子的言语智能开发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甚至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意义重大。
最后,我们需要再次强调的一点是:
学习识字的目的是为了尽早阅读
专家研究发现,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和初二的两个分化期,均与阅读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对儿童进行学龄前识字教育,关键是从小培养阅读的好习惯,让阅读占领儿童兴趣的制高点。
上海市二期课改从小学一年级起,学生的识字量大大增加,主要是通过快速识字达到阅读的目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新教材的特点是识字和写字分流。以一年级为例,主要是利用孩子这个年龄机械记忆的优势,开篇便是阅读、识字,到第九课才学拼音,到一年级下半期才少量写字,要求写得精,写得好,这叫 认写分流 。到二年级期末,可以识字2500个,可以进行自我阅读。
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 1~2年级要多认少写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在就《课程改革中识字与写字问题解答》中强调:“认写分开,及早阅读”。他说: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21世纪是信息社会,一个人获取信息的快慢多寡,与个人、与社会至关重要。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用汉字阅读必须识字,为了使小学生及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从修订版教学大纲到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都明确提出低年级识字,要认写分开,多认少写。1—2年级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 。
人生识字聪明始 。随着儿童识字量的增加,儿童的各项潜能也会得到充分的发展,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得到相应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