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7-8
- 國民生產力
- 3576
- 附加生產力
- 45850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729
- 主題
- 12589
- 精華
- 0
- 積分
- 77155
- UID
- 168291
   
|
行政會議成員李業廣、九倉副主席吳天海、立法會議員涂謹申、前馬會主席陳祖澤、前電盈副主席袁天凡,這幾位政商名人有甚麼共通特點?原來他們都是九龍華仁的畢業生。
老牌名校華仁書院(九龍)一向排在本港家長「心儀中學排行榜」的前列位置,雖然是津貼學校,然而從校園設施、教學質素、校風,以至學生成績,都可媲美直資名校甚或國際學校;而被稱為「華仁仔」的學生,更是成績優秀、獨立自主的象徵。事實上,不少來自基層家庭的學生經過這所「平民名校」洗禮後,蛻變成獨當一面的傑出人士。
九龍華仁書院(下稱九華)成立於一九二四年,原為香港華仁書院的「分校」。學校原址位於旺角蘭街,後來遷至奶路臣街,直至一九五二年遷入窩打老道現址。校舍外牆的百葉式設計、傾斜的禮堂和大露台,成為九華的一大特色。
九華名人輩出,舊生在政商和文化界舉足輕重。綜合「華仁仔」對母校的認識,可歸納出有別於其他官津名校的四大特點:校風自由、學生自主學習、體藝發展盛行及師生凝聚力強。經常出現在鏡頭前、為市民大眾拆解科學疑難的中大生化系客席教授曹宏威,正是九華畢業生。曹博士致力推動科普,退休十年仍然活躍,除因性格愛尋根究柢外,原來是受九華的學習風氣影響。另一位較「年輕」的九華畢業生,就是二○○三年的會考十優「狀元」,現任匯賢智庫研究總監兼新民黨執委施俊輝。身為「政壇新星」的施俊輝憶述在母校成長的經歷,他認為九華注重全人發展,講求均衡成長,鼓勵學生做義工,令他們關心社會和時事,不會淪為只看重自己成績的書獃子,難怪九華出產了一籮筐的政界名人。
想更進一步了「九華」培育學生的獨門方法,可留意今期專訪以上兩位名人校友和現任校長陳岡博士的「封面故事」。
當家長們「一窩蜂」推子女去學習小提琴、鋼琴、話劇等西方藝術時,你有想過另闢蹊徑,讓孩子學習中國傳統地方藝術之一的粵劇嗎?
純粹為興趣?這想法就不對了,隨着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識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已不單是代代承傳的中國國粹,本港更有學校把它納入正規課程,讓學生有機會加入粵劇界,為未來開通多一條出路。東華三院呂潤財紀念中學獲「粵劇發展基金」贊助三十萬元,開辦為期兩年的「粵劇藝術課程」,讓學生多一項選修科目。留意「家長熱話」專訪該校校長、負責導師及學員,可能會為你的子女找到未來的新方向。
今期《親子王》出版日適逢元宵佳節,「潮媽Blog」特別推介幾個可以讓各位太太們跟老公回到「手拖手」日子的浪漫拍拖勝地,重溫昔日的溫馨甜蜜片段,度過中國情人節。
《親子王》第四十八期,二月十七日星期四出版,記住盡早剪下刊於《星島日報》的印花去換啦!
大家看《親子王》將近一年,有沒有哪一期的哪一個題材最能幫到你?怎樣幫你?請把你的「真實經歷」電郵到[email protected],題目註明「《親子王》幫到我!」,寫得好的可得神秘禮物。
[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1-2-16 13:26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