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備戰大學 「羅氏模型」評核通識減人為誤差
發新帖
查看: 2613|回覆: 0
go

「羅氏模型」評核通識減人為誤差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457
1#
發表於 09-11-9 19:4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外 界 普 遍 擔 心 , 通 識 教 育 科 的 閱 卷 員 在 評 卷 時 的 鬆 緊 程 度 , 會 影 響 評 分 的 公 正 性 。

  通識教育科的評核模式一直備受關注,雖然當局已表明採用「雙重評卷」模式減低主觀成分,但仍有不少人擔心,閱卷員評改時「手鬆手緊」仍會影響學生成績。香港教育學院評估研究及發展中心發現,由外國研發的「多介面羅氏模型」能把閱卷員評卷時的「鬆緊」程度轉化成量化數據,從而調整學生的得分,進一步減低人為因素對評改的影響。

  因應外界關注通識科評卷機制的公平性,考試及評核局較早前已表明會採取多項措施,包括於評卷前舉行「閱卷員會議」,抽取考生答題樣本以達成評卷共識、每條試題同時由兩名閱卷員評改、通過「網上評卷系統」找出跟試卷主席評分落差較大的閱卷員等,以確保公平性。

   教院評估研究及發展中心評估顧問李亦鵬指出,現有機制未能減低每名閱卷員評卷時「手鬆手緊」對學生成績的影響,「即使是評改作文時都有這樣的情況,每個人的鬆緊程度都有所不同,而且現在教通識的,很多都是由其他科目的老師兼教,並非本科老師,大家背景不同,評卷時會有出入」。他認為,即使「雙重評卷」及「網上評卷」仍未能減低「鬆緊度」對評卷的影響,「這只是無辦法之中的辦法,就算試卷主席評卷時都會有手鬆手緊情況」。

  評估研究及發展中心一直提倡以「羅氏模型」(Rasch Model),從學生的答題表現分析學生能力,從而提供對口的支援。李亦鵬指,由美國研發、以「羅氏模型」為本的「多介面羅氏模型」,能計算閱卷員評卷時的鬆緊度,再轉化為量化的數據,以「調整」學生的得分。

  李亦鵬解釋,在「多介面羅氏模型」下,所有閱卷員會先按共同商討的評分要求及原則,試改同一系列的試卷,在學生能力不變的情況下,「手鬆」的閱卷員所評的分數會較高,「手緊」的則會較低,電腦會分析數據,從而計算出每名閱卷員的「鬆緊度」;電腦會再按每名閱卷員的「鬆緊度」,略為調整每名學生的得分,減低「鬆緊度」對學生的影響。

  他又指,電腦能分析閱卷員評卷時是否一致,「『多介面羅氏模型』假設閱卷員在評改每份卷時必須一致,但若果閱卷員的評分時高時低,不夠一致,電腦都能夠找出;不過,有鬆有緊是正常的,閱卷員毋須刻意改變自己,只須用一貫的標準評卷即可」。

  新學制下所有科目均會推行校本評核,李亦鵬指「多介面羅氏模型」同樣可應用在其他牽涉主觀成分的評改上,「如音樂科、視覺藝術科,甚至語文科的會話、作文等,只要任何用人手評分的科目都用得。」

  評估研究及發展中心正與廿多名中學老師進行一項先導計畫,教院設計了六個不同通識議題的題目,參與計畫的老師會先把題目給學生做,老師批改後再交回教院進行分析,計算老師的「鬆緊度」,增加老師對模型的認識。李亦鵬指,教院正申請優質教育基金,計畫將來每天都提供試題,為老師分析「鬆緊度」,從而增加「多介面羅氏模型」在學界的普遍性。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