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229 小時
- 最後登錄
- 20-7-20
- 國民生產力
- 6028
- 附加生產力
- 10031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4-11-19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3693
- 主題
- 96
- 精華
- 0
- 積分
- 19752
- UID
- 35057
 
|
Re: 劉細良﹕從教改鬥爭 看官僚改革
梁錦松時代的教改,最受爭議的是教學語言,即母語教學政策,他提出為學生拆牆鬆綁,用簡單口號指出改革方向,是得到社會大眾支持,在輿論上是佔了上風。即使董建華第一屆任期內已民望低殘,但教育改革仍然獲市民支持。
但兩年後,梁錦松已發覺母語教學政策有問題,他自己就被一座『政治大山』推倒了,已不能回頭:
2000/04/01
被譽為教統會「三巨頭」的教統會主席梁錦松、委員程介明及戴希立,昨日出席教育改革傳媒工作坊時,在二十多名記者面前,公開批評現行的母語教學政策。
商界一直對本地學生的英文水平常有怨言﹐負責本港學制改革的教統會主席梁錦松昨引述商界立場﹐擔心母語教學削弱學生英語水平。他認為不應「一刀切」用母語教學﹐要容許學校有變動空間。
教統會核心成員程介明亦認為很少地方像香港這樣﹐以方言作為教學語言﹐故應重新檢視本港既定的母語政策。他說香港有視英語為殖民地產物的情意結﹐故是時候思想其作為工作語言的重要性。程介明坦言,在當今的互聯網世代,沒有第二個語言可取代英語,並指出在荷蘭,近年部分主要學科已轉用英文。他認為應摒棄英語背後的殖民地色彩,重新檢討本港的母語政策。
推行了不足兩年的母語教育政策,昨受到教育統籌委員會成員狠批,其中身兼香港大學副校長的程介明,更直指母語教學如同「自殺政策」,繼續推行只會「死路一條」;而教統會主席兼行政會議成員梁錦松更批評,推行母語教學,只是教師英語水平不符合英語教學,並沒有照顧學生利益。
但是......(教協會長張文光說,在實行母語政策後,學生的中英文的表現均有進步。負責檢討母語政策的教學語言工作小組成員狄志遠表示,現時不可能走「回頭路」。)最後反對母語教學政策的聲音被壓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