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54 小時
- 最後登錄
- 12-6-15
- 國民生產力
- 83
- 附加生產力
- 6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4-8-23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235
- 主題
- 31
- 精華
- 0
- 積分
- 2324
- UID
- 29187
 
|
Re: 資優可不可以訓練?
你在一般書本上可以找到都不會是正式智力測驗的題目,因為只有專業心理學家才可擁有測試內容.
而且正式的測試不單只會用紙筆來做,所以光是操練沒有多大的作用.
但所謂資優訓練會是思維技巧的訓練,這是可以做到的,但絕不是純粹多做測試內的題目.
fannychoi 寫道:
不知呢,IQ test的題目
應該可以訓練的
以下一份早前有關思維技巧培訓的訪問:
專家示範小天才思維訓練 (東方日報2004-02-29)
每天在功課上與子女角力,是否不期然夢想自己的孩子是個天才?我們一直要孩子死命讀書、背書,不求策略,對其學習情況未必有利。記者特地請心理學家示範幾個專業思維技巧訓練,好叫小腦袋拓闊思考模式、創意、解決問題能力,而同類訓練更有文獻證實可提升IQ (Intelligence Quotient ,智力商數)。是否眼前一亮?
培訓大前提 :香港的兒童往往傾向垂直思考(Vertical Thinking ),面對問題時,只採用單一的思考方向,按常規邏輯逐步找尋答案,最終通常都能成功。但原來這只是眾多思維技巧的其中一種,而某些狀況如能運用更多元化的水平思考(Horizontal Thinking ),將問題逆向、尋找事物間的隱性關係、發掘更多看似無關的輔助性資源等,必能更快、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應用範圍廣 :教育心理學家鄧澔明指出,孩子如能掌握多樣化思維技巧,可強化思維闊度和深度,提高思考速度,應用在學科學習上,如理解課文、與人討論知識、表達自己、記憶文字及圖畫、考試答卷速度等都有直接或間接的效益。
提升IQ 案例 :事實上,不少國際心理學家所提出的思維技巧訓練,都曾獲研究證實對整體智能發展的成效。
例1 :一個歷時4 年的追蹤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發現,一組幼稚園學生接受心理學家Bright Start 的一個幼兒思維技巧課程訓練後,IQ 比沒接受訓練的另一同校學生組別(Control Group )為高。
來源:Preschool Cognitive Education: Why, how, with what effects? (2002 )
例2 :曾接受特別設計的數學及科學課程,以思維技巧訓練為基礎的一年級學生,被證實整體智能發展有明顯進步。
來源:Effects of a cognitive acceleration programme on Year 1 pupils (2002 )
4 大認知能力 創新學習方式
美國心理學家Guilford 提出的四種認知能力,成為創造思考教學的目標,鄧博士便為大家示範如何將這些認知能力應用在學科上,關心孩子學業成績的家長們不妨以此擷取靈感。
流暢力(Fluency )
處理資訊時,從思索、記憶至表達均取決於大腦如何聚集、貯存及應用資料。例如要列舉以「一」作開首的成語,就要從腦內準確搜尋有關字、詞,然後表達出來,說得愈多愈快者代表流暢度愈高。
應用練習:課文理解
讓孩子閱讀一篇課文,並即時整理文章脈絡和幾個重點,合起書本,以自己的詞句表達出來,這與一般的死記硬背不同,但又可有效鍛鍊記憶力及組織能力。
變通力(Flexibility )
改變思考方式,擴大思考類別,實行方法是突破習慣性的思考限制,尋求新的觀點。例如鉛筆的用途,除寫字、繪畫等固有觀念,如能以其他角度諸如手工藝創作、木器本身價值、防禦價值等作出思考,都是變通力的運用。
應用練習:繪圖變陣
考試題目要求繪畫圖形,但沒有圓規怎麼辦?答案是利用兩支鉛筆,一支充當針頭,固定在紙上,另一支用來畫線。時升抖出這類非經常性難題,鼓勵孩子從多角度思考,及想出多重答案,就能鍛鍊變通思維。
獨創力(Originality )
意即能構想出嶄新而別具創意的觀念。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例如將兩件毫無關係的事物連結:一隻蝸牛加一部電話,結果會變成甚麼?通過天馬行空的思考(問題本身也要有創作空間),就能激發孩子的獨創力。
應用練習:姓名作句
如果小朋友不喜歡作文,不如就從姓名開始嘗試,除了新鮮好玩,亦有助提升自尊感(Self-esteem ),鼓勵他表達自我和創意。而模特兒豐景嬈就以自己的名字逐一配詞:豐富、景物、嬌嬈,然後將每個詞語創作短句,最後就可編成文章了。
精密力(Elaboration )
這是一種計畫周詳、講究細節的思考和表達技巧,在一個原始意念上加添各種考慮角度,期間要運用知識、組織能力和創意等。例如預備一個計畫,擬定大綱後,必須將事件流程、時間、執行方法、所預計的困難等一一羅列出來。
應用練習:圖文報告
要讓思考角度更審慎,心理學家也建議利用不同媒介。例如要記述一件事情(如一宗交通意外),對於人物表情、時間、環境氣氛等細節,圖畫要比文字方式來得更直接和完善,繪畫後再附上文字說明,就能完成一份精密的報告。
思考技術 鍛鍊邏輯思維
八十年代以色列心理學家Feuerstein 創立的系統增益(Instrumental Enrichment )課程,曾先後應用於加拿大、以色列、美國及委內瑞拉,而研究已發現其於學習困難學童身上有智能提升效果(資料來源: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6 )。及後英國心理學家Somerset 將其改良為一系列思考訓練課程。我們請鄧博士示範其中兩份有趣的練習,給家長們了解一下。
圖形追蹤
參照圖例,在不同的點線上以聯線、填色等手法將圖例上的兩個圖形「重現」,但圖形或許會以倒轉、歪斜、扭曲的形態現身,孩子訓練得來的圖象理解和適應能力,將能移師往其他邏輯性問題的解決方案上。
紙上模型
一個活像砌模型遊戲的活動,孩子透過觀看平面的二次元模型圖象,想像其立體結構,包括圖象所沒法表達的模型背面,然後在附設的積木選項上判斷構成模型所需的積木形狀和數量。期間孩子可鍛鍊精密的分析力、想像力、綜合資料能力等。
天才定義
1990 年教育統籌委員會發布的「第四項報告書」,引用美國聯邦教育局對資優的界定如下:
1. 智力經測定屬高水平(例如香港韋氏兒童智力量表,Hong Kong-Wesch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 分數逾130 );
2. 在某一學科上表現出特強資質;
3. 有獨創性思考,能夠提出很多創新的意見;
4. 在繪畫、戲劇、舞蹈、音樂等視覺及藝術方面持有突出的天分;
5. 有領導同輩的天賦才能,在推動他人完成共同目標方面有極高的能力;
6. 在競技、機械技能或體能的協調上有突出的天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