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學雜談 瑪利諾修院學校會否轉直資呢?
發新帖
查看: 1781|回覆: 2
go

瑪利諾修院學校會否轉直資呢? [複製鏈接]

Rank: 1


11
1#
發表於 06-3-9 10:50 |只看該作者

瑪利諾修院學校會否轉直資呢?

有沒有人聽聞會轉直資或一條龍呢?
該用戶已被刪除

2#
發表於 06-3-9 10:57 |只看該作者

Re: 瑪利諾修院學校會否轉直資呢?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1601
3#
發表於 06-3-9 17:42 |只看該作者

Re: 瑪利諾修院學校會否轉直資呢?

你有冇睇過呢單news?
我唸瑪利諾會擇做一條龍喎!!!都唔轉直資喎!!!
-------------------------------------

「紅磚屋」瑪利諾取結龍棄直資
【明報專訊】教育制度、教學語言政策改革衝擊下,不少百年老校轉為直資保收生自主權以維持水準,導致傳統名牌津校「買少見少」。老牌名校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面對政策轉變,亦處於「轉直資」或「與小學結龍」的十字街頭。校長林楊詠嫺退休前接受本報專訪,她表示,學校傾向「取(與小學)結龍而棄直資」,覺得結龍較切合修女創校的辦學理念,但承諾會憑校友及家長支援,保持學校優質。
全港資助英文中學有112間,但「英文」得如瑪利諾一樣徹底的,又有多少學校做得到﹖論學生水平,瑪利諾由2001年至今,會考及高考英文科及格率一直維持「百分百」,約九成獲C級或以上﹔論課程,小學部已採用英文教學,中一至中三必修英國文學科﹔論師資,除了英文教師,中學部另有7名教師獲英文基準資格﹔論資源,圖書館英文藏書近萬本,較中文書多出一倍。難怪不少父母,千方百計都希望將女兒送進這間「紅磚屋」。
與小學統一營運 免失結龍資格
但眼見其他傳統名牌女校如聖保祿學校、拔萃女書院相繼轉為直資,令這間仍然堅持津貼路線的「紅磚屋」,難免有點寂寞。校長林楊詠嫺認為,直資學校要成功,「學校賣點要突出,才能吸引到家長」,而瑪利諾的「強項」就是英語教學,校董會一直有討論瑪利諾應否轉為直資。不過,與聖保祿、女拔萃背景不同,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是津貼小學,一旦中學轉為直資,中、小學營運方式不同,令學校喪失「結龍」資格。
校友設教育基金 成重要資產
林太說﹕「結龍和直資,兩者只能取其一,現時覺得一條龍的機會比較大,因為瑪利諾是修女學校,創校原意是服務別人,不是以生意模式辦學,(一條龍)較切合學校理念。」
學校若放棄直資路線,沒有學生學費支持,尋找額外資源對學校十分重要,瑪利諾80年來累積的校友,成為「開源」的重要資產。林太表示,瑪利諾的舊生早在90年代已成立教育基金,籌款為學校加建新翼教學樓,至今學校仍可運用撥款,每年聘請額外3名書記和3名教師,負責行政工作和分擔部分教節,減輕教師的負擔。她說﹕「全校教師一人獲分配一部手提電腦,亦是靠校友的基金會支持﹗」林太說,全校上至校監、下至家長,也會親自教學生英文會話及閱讀技巧,她希望全校同心,繼續保持學校優質。
校長﹕領導忌守舊 凡事快人一步
【明報專訊】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連小學部校舍佔地逾2萬平方米,橫跨九龍塘區5條街,進入校園彷彿走進英國傳統名校。在校任教逾30年的現任校長林楊詠嫺坦言,「傳統」不等於「守舊」,面對一浪接一浪教育改革衝擊,名校教師亦「跟得吃力」,身為校長也要「有遠見、走得快」,才能幫教師渡過難關。
料普通話中文教學成趨勢
林楊詠嫺在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任教超過30年,至2002年升任校長。她領導百年老校,卻不可守舊,快人一步的例子多不勝數,包括全校英文及普通話教師提早在2004年基準達標﹔學校亦為學生設立「課外活動成績表」及「服務紀錄卡」,提早響應新高中學制重視學生「其他學習經歷」的呼籲。
林太認為,校長若能及早領導教師對改變作好準備,可減經教師壓力。身為領導人,當然要「身先士卒」,她記得,1998年推行資訊科技教學,當年連發電郵也不會,「對
孩子需要鼓勵, 適當的稱讚和鼓勵,
會使他更努力去完成任務, 對自己更有自信.
在小朋友的學習過程中,父母的啟發與鼓勵是十分重要。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