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初中教育 精 英 不 選 中 中 次 等 標 籤 難 破
發新帖
查看: 742|回覆: 1
go

精 英 不 選 中 中 次 等 標 籤 難 破 [複製鏈接]

Rank: 6Rank: 6


7495
1#
發表於 05-12-21 07:07 |只看該作者

精 英 不 選 中 中 次 等 標 籤 難 破



聖 公 會 白 約 翰 會 督 中 學 取 錄 百 分 百 第 一 組 別 學 生 , 校 方 又 積 極 加 強 學 習 英 語 環 境 , 目 標 是 二 ○ 一 ○ 年 可 轉 為 英 中 。  

  (星島日報報道)中文中學獲得政府「祝福」,二○一○年首次有機會「上車」轉為英文中學,但由於英中的金漆招牌把絕大部分成績好的學生搶走,中中缺乏打造精英的學習氣氛,就算少數成功的中中亦誓言要「上車」,中中將難以打破次等學校的標籤。

  位於大埔的孔教學院何郭佩珍中學,過去數年均囊括學界男女子手球比賽獎項,今年亦在校際話劇節、網頁設計、動畫設計比賽奪得多個獎項。教統局出版的《中學概覽》列出該校應屆會考及高考平均及格率逾八成半,學業成績不遜於一些名校,但由於九八年該校被劃分為中文中學,故該校與英文中學競爭成績好學生一仗,一直處於下風。

   「中中面對的最大困難,是家長選校時存在標籤效應

一般家長都望子成龍,英中一定是首選,入不到英中才選中中。」該校校長胡國賢無奈地說,現時每年收生大多是第二組別學生,屬「全港首四成」的不足半數,與英中收生相去甚遠。

  他憶述,被逼轉中中的首兩三年,學生流失問題對學校帶來不少困擾,「最嚴重的一年,有三十名成績最好的學生轉校,留下來的第一組別(Band 1,成績最好)學生亦覺得好委屈。」當日大部分家長均希望子女入讀英中,成績好的學生入不到英中,猶如是「沒面子」的事情。

  該校收生方面的「劣勢」,亦在會考成績中完全反映出來。「以前不及格的學生可取得Fail(不及格),但現在只拿到Unclassified(不予評級,屬最差的成績)。」胡校長說,近年收生質素變得參差,亦連累教師工作得較過往辛苦,「一班四十個學生,屬全港首一成至六成都有,教師唯有額外替成績差的學生辦課外拼音班、保底班,希望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他說。

  縱然教師如何努力,但胡校長認為,中中的英語學習環境,始終較英中「輸蝕」,「如果英中是百分之一百(接觸英語機會),中中只是百分之五十」。英中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語授課,早會、學校通告亦以英文進行或撰寫,學生參加校際辯論、話劇、朗誦比賽,英中均鼓勵參加英文組,相反不是太多中中會這麼做。

  胡校長又稱,中中學生之間的競爭氣氛,亦不及英中激烈。「英中操練得比較厲害,英中生會競逐會考拿十個A,但中中生最多會想自己能否拿到一兩個A。」雖然該校在課外活動方面成績不俗,但學生學業上互相競爭、遇強愈強的心態,始終較一般英中弱。

  胡校長說,曾考慮轉為英中,但學校面對重重困難。一方面是收生受限制,因為未必能取錄八成半來自全港首四成成績最好的學生。

  另一方面,像該校收生成績屬中上的中中,政府一些嚴格規定亦限制了學校的發展。「對於我們來說,部分學生有能力學更多英文,甚至一些優秀的中一學生,其實亦可以有三成課程用英文授課,但政府就是一刀切,規定中中只可加入一成半的英文課程,中中生想英文進步多些亦受到限制。」胡校長說,學校唯有「睇

Rank: 5Rank: 5


3930
2#
發表於 05-12-21 13:09 |只看該作者

Re: 精 英 不 選 中 中 次 等 標 籤 難 破

之前分五級咪好
托爾斯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