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創科發展與教育制度之矛盾(張國樑)
發新帖
查看: 1223|回覆: 12
go

創科發展與教育制度之矛盾(張國樑)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174
1#
發表於 18-3-21 15: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明報文章】上月底政府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瞬間遭跨黨派抨擊內容厚此薄彼。市民大眾反應雖未算噓聲四起,但肯定掌聲欠奉。建議措施的重中之重,不過是「財爺」為創新科技大灑金錢,加碼撥款注資創科基金及興建科研基地,銳意打造生物科技、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和智慧城市為香港遠景。


可惜,這個如意算盤真的能夠敲響嗎?除投放金錢之外,創科發展能否突圍而出,另一關鍵就取決於優秀專才的供應。吸納環球精英來港是立竿見影的做法,長遠之計還是投放資源瞄準本地世代科研人才的培育。然而在香港現行教育體制內,這個目標能否達成呢?


香港教育「求分數」是無可避免現實


近年政府為全港中小學校積極引入資訊科技和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的非常規學習課程,藉此鼓勵香港青少年對科研產生更大興趣。但這些課程仍未有一個統一的學習要求和課程標準,營運模式絕大多數有如玩票性質,相關教學內容也可說是點到即止,不僅導致學習時數有限,而且嚴重缺乏理工科教學所應有的邏輯性。


另一方面,目前體制仍以應試教育為本,中、英、數3科成績為升學基準指標,對一般學生和家長而言,最終回歸「求分數」也是一個無可避免的現實。


若現在要為香港將來做好創科經濟發展的人才儲備,教育制度改革正是刻不容緩。香港有很多直資、私立及國際學校都採用國際文憑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簡稱IB),修讀學生需要進行跨學科研習,課程內容圍繞批判思考,培養學生具備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學術論文寫作技巧。教育局值得參考IB課程內容,綜合檢討和修訂教學系統,務求讓學生接受一系列既具彈性又可增強學習動機的中小學常規課程,達至培育更多未來的優秀科研人才。


可借鑑瑞典和愛沙尼亞成功經驗


事實上政府在10多年前已經開始投入資源開拓資訊及創科領域,前後設立數碼港及科學園兩個科研基地,惟成效未顯。


財爺在今次預算案中再老調重彈,擲巨資吸引海外尖端創科公司來港及興建更多科研基地,給人感覺是只顧追逐數字成效的官僚作風、功績為本。舉例:創科局長楊偉雄指其上任之後,香港對創科的投資佔GDP(本地生產總值)比率上升了0.06個百分點,並產生了多家「準獨角獸」公司(市場估值大於10億美元)。


香港可借鑑瑞典和愛沙尼亞在建立優秀初創生態系統的成功經驗:前者的首都斯德哥爾摩是緊隨矽谷之後的全球第二大「獨角獸」工場,該地政府於1990年代開始推行個人電腦補貼政策,使國內平均35歲以下的成年人都備有一部個人電腦伴隨成長;愛沙尼亞是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自2000年起全國覆蓋免費無線寬頻上網,全民使用雲端電子化辦理所需日常服務,創科產業佔其GDP的15%,並擁有全球人均最多初創企業,以及衆多高科技初創企業孵化中心。


全面檢視教學運作 鞏固培養人才根基


實際上,香港特區政府應該多搞全民創新科技實踐項目,大大降低創科基金之申請門檻,聚集資源扶持本地初創科技團隊孵化成「獨角獸」公司,也要切實地多做創新科技的教育和人才培訓工作;更重要的是全面檢視基礎教育課程綱領和教學運作,鞏固培養創新科技人才的根基。




作者是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董


[張國樑]


   0    0    0    0

Rank: 7Rank: 7Rank: 7


10854
2#
發表於 18-3-21 22:53 |只看該作者
elbar 發表於 18-3-21 15:56
財爺在今次預算案中再老調重彈,擲巨資吸引海外尖端創科公司來港及興建更多科研基地,給人感覺是只顧追逐數字成效的官僚作風、功績為本。
我見唔到財爺 "擲巨資吸引海外尖端創科公司來港。"

作者話"更重要的是全面檢視基礎教育課程綱領和教學運作,鞏固培養創新科技人才的根基。"


如果財爺 真係"擲巨資吸引海外尖端創科公司來港。" 我buy. 如尖端創科科研工作係香港有市場, 人工高, 不愁無人才, 好似198x年咁, 部份叻仔叻女會按自己興趣, 走創科科研之路. 係香港無市場, 叻仔叻女都係去佐讀 Medi, LLB, Finance, Business, xxxxxtheorpy等.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8529
3#
發表於 18-3-22 08:38 |只看該作者
cow 發表於 18-3-21 22:53
我見唔到財爺 "擲巨資吸引海外尖端創科公司來港。"

作者話"更重要的是全面檢視基礎教育課程綱領和教學運作 ...

第一段,他是想做,但都要時間,500億在香港一直以往數字,算是大數,跟深圳比是小數。

其中相當比重是河套科技園,有排啦。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1760
4#
發表於 18-3-22 13:00 |只看該作者
cow 發表於 18-3-21 22:53
我見唔到財爺 "擲巨資吸引海外尖端創科公司來港。"

作者話"更重要的是全面檢視基礎教育課程綱領和教學運作 ...
你講出重點

政府想攪好某些項目/專業既長遠發展, 最重要係俾本地一下代覺得個一樣發展係對佢地有利, 有幫助. 或至少可以令佢地留係香港搵到食.

只係識不斷引進外資, 但機會其實又無法留俾本地人, 咁政府同市民既鴻溝只會越嚟越大.

香港市民同佢地既下一代, 只會更加不認同政府, 更加唔好講甚麼愛國愛港.

只要政府俾到希望市民, 市民自然會歸心, 根本唔需要立法做D乜乜乜, 或者推行D洗腦工程.


還記得初為父母時,對孩子的期望嗎?我當時只想他/她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隨著時光飛逝,人的期望慢慢變了,變得越來越有要求。所以要經常提醒自己:毋忘初心
箴言4:23 -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22:6 -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

Rank: 5Rank: 5


3700
5#
發表於 18-3-22 17:49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我早指出,即使政府投資多少億,若沒有工商支持也是枉然,訓練出人才卻沒有出路,香港人不是笨蛋。
但同一時間,政府政策又自相矛盾,Uber 和Airbnb 被打殘,電動車零推廣,收緊通訊頻譜,抗拒輸入醫護人才等等,任何觸碰利益集團的新技術,政府總畏首畏尾,這幾佰億最終只花在無無謂謂項目上。

Rank: 7Rank: 7Rank: 7


10854
6#
發表於 18-3-22 21:1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ow 於 18-3-22 21:13 編輯

PolyU 好早已有電動車My Car,唔夠錢賣佐部car. 政府津貼人買電動車都唔唔幾多億。比少少Poly就唔使賣啦。


大學同科研院唔應該下下賣斷技術,應該license出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8529
7#
發表於 18-3-23 07:20 |只看該作者
cow 發表於 18-3-22 21:12
PolyU 好早已有電動車My Car,唔夠錢賣佐部car. 政府津貼人買電動車都唔唔幾多億。比少少Poly就唔使賣啦。
...

My Car 在技術層面是可行的,外觀設計是出自意大利設計師,可惜在安全性及 Road worthiness 方面有嚴重問題,不可能通過運輸處審批。

當年在工程師學會,我們質疑政府部門不支持本地科技,為何買三菱電動車而不買香港設計!他們才作解說。

安全及顧客期望-離地是最大問題!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1760
8#
發表於 18-3-23 08:23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8-3-23 07:20
My Car 在技術層面是可行的,外觀設計是出自意大利設計師,可惜在安全性及 Road worthiness 方面有嚴重問 ...
事實上大學好多研究, 本身好離地

當然我其中一個教授, 仲話要研究比Intel更好既CPU...... 我當年已經心諗: 得你同幾個Research student, 點同人地一班專業團隊鬥? 仲要佢諗既嘢係太過理想化

還記得初為父母時,對孩子的期望嗎?我當時只想他/她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隨著時光飛逝,人的期望慢慢變了,變得越來越有要求。所以要經常提醒自己:毋忘初心
箴言4:23 -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22:6 -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8529
9#
發表於 18-3-23 09:09 |只看該作者
hkpapa852 發表於 18-3-23 08:23
事實上大學好多研究, 本身好離地

當然我其中一個教授, 仲話要研究比Intel更好既CPU...... 我當年已經心諗: ...

香港又好,海外又好,教授們多數較離地,我叉覺得不應太負面看,如果我想要有較think out of box 的意念,他們離地的意念正是我要的,但這些研究是少數!

但業界的的應用研究是 time to market and compliance. 可能教授們的強項便是離地,離商品化遙遙無期!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7Rank: 7Rank: 7


10854
10#
發表於 18-3-23 09:16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8-3-23 07:20
My Car 在技術層面是可行的,外觀設計是出自意大利設計師,可惜在安全性及 Road worthiness 方面有嚴重問 ...
今年[2009]十月,理大及EuAuto TechnologyLimited攜手研發的環保電動車mycar在香港正式公開發售。mycar於今年[2009]早前取得歐洲認證,並在英國、法國、意大利、奧地利、丹麥等地陸續開售。理大的科研技術促成mycar的誕生,而車身外形則由著名的意大利汽車設計大師喬治亞羅 (Giorgetto Giugiaro)設計。最近mycar更通過了香港特區政府運輸署的審核及安全檢測,順利取得「類型審核」(TypeApproval),獲准正式在香港行走及銷售。港產電動車mycar
可是只可在時速限制50公里或以下的道路上行駛。

Rank: 5Rank: 5


3700
11#
發表於 18-3-23 09:20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8-3-23 07:20
My Car 在技術層面是可行的,外觀設計是出自意大利設計師,可惜在安全性及 Road worthiness 方面有嚴重問 ...

任何始創技術都有很多不切實際的空想,所以要有不斷改良,甚至加入新思維,不能靠一支只有十幾個人的團隊而成功。政府只投入資金,但要明白一件成功的的新產品要通過科硏,生產,測試,推廣,用家回饋,再改進,重重複複,每一步都可能成為最初概念原型的致命打擊,甚至最終放棄,在成功背後往往是幾佰人,甚至上仟人的努力。政府需要在不同層面扮演的不同的角色,不是放筆錢讓科學家放任搞作,在不同方面提供誘因和方便來吸引全民投入,老實說,我不敢奢望現正政府有此能力。

Rank: 7Rank: 7Rank: 7


10854
12#
發表於 18-3-23 09:35 |只看該作者
hkpapa852 發表於 18-3-23 08:23
事實上大學好多研究, 本身好離地

當然我其中一個教授, 仲話要研究比Intel更好既CPU...... 我當年已經心諗: ...
研究新CPU, 當然要比Intel更好. 目的應該不是造整個CPU, 而是研究Amd或Intel CPU在architecture某方面可以更好.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8529
13#
發表於 18-3-23 10:07 |只看該作者
cow 發表於 18-3-23 09:16
今年[2009]十月,理大及EuAuto TechnologyLimited攜手研發的環保電動車mycar在香港正式公開發售。mycar於今 ...

最後一句就是問題,由於安全性不能超過50Kmh,是有限制道路使用,同埋AC唔夠力,所以好難買。

我講的時候是07 年度,當時是安全性能不合格,后來改極都不能過50公里!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