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39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4
- UID
- 168291
   
|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董事局主席陳坤耀慨嘆現時大學為爭取更高排名,導致教職員忙於做研究,缺乏時間與學生相處。
【明報專訊】城市大學被質疑少報學生人數,以圖在排名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獲較高評分一事引起社會關注,嶺南大學前校長兼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董事局主席陳坤耀慨嘆,排名機構的出現,以及過多排名名目打擊高等教育,令學校的發展方向被機構排名「牽着鼻子走」;又認為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要求教職員填寫工作時數表,如將高等教育「變成一個企業」,直指措施不合理。
稱教師專注研究 乏時間與學生相處
由嶺南學院至嶺南大學,陳坤耀當了12年校長。陳坤耀憶述以往大學教師有多點時間與學生相處,師生關係較親密,相反現時的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度下降,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排名的出現。他說,「這十多年來,在高等教育界發生的一個最不好的現象,就是出現了這些排名機構,這是一個對高等教育很大的打擊」,因為大學要爭取較高排名,令教師花上大量時間研究及寫論文,與學生較疏離,他又慨嘆大學本應自行決定研究方向及發展政策,現時卻要「跟隨這些所謂的agency(排名機構)定下來的遊戲規則」。陳坤耀認為現時情况變為過分重視研究,「有了所謂排名以後,大家都爭取研究,當然大學需要研究,但不能夠忘記大學始終是傳授知識,是一個教學很重要的(地方)」。
指大學各有特點 排名只屬參考
此外,陳坤耀無奈說,排名名目過多,「(排名)已去到很技術性,是我們普通人沒有辦法理解的」;他指一般人不會了解不同排名的分別,以及評分準則是否客觀,只看重排名位置;有院校聘請職員追蹤排名機構的指標,又透露早前聽說政府希望設立數個首長級職位,專門追蹤全球競爭力指標的數字,指兩者均反映香港過分追求排名,並批評若將資源投放在追蹤排名數字上,「是一個惡性循環」。陳坤耀嘆道,排名只屬參考,又指不同大學各有定位和特點,反問相關排名「是否可實質反映大學的實力?」
教資會要求填工時「如再交數」
教資會要求8間資助大學的教職員在新學年開始填寫工作時數表,如提供教學及研究活動工時資料;陳坤耀指大學的工作較自主,教職員自行編排工作時間表,而研究本身已可量化,措施「好像一間公司再要交數般」,致教育變得商品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