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39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4
- UID
- 168291
   
|
文憑試重讀不再主流有因(程尚達)
新高中學制下,學生完成中六課程後有多元出路,令重讀生人數大為減少,以去年中學文憑試為例,重讀生佔全體考生比例不足半成。有教育界友好同程尚達傾開,指重讀在新學制已非出路,反映新學制的升學階梯已側重副學位銜接。
今屆文憑試考生報考人數逾六萬一千人,按考試及評核局資料,有約一萬七千七百名合資格考生,獲教資會資助大學與公開大學學士課程取錄,比例是一二年文憑試推行以來的新高。在舊制會考年代,每年有逾一成重讀生,不少人更選擇全科重考,盼可繼續升讀中六,但去年應考文憑試至少五科的重考生,不足三千人,僅佔全體考生的百分之四點二,即不足半成。
有教育界友好分析,隨着近年出生人數下跌,入讀大學機會已較以往為高,更重要是通過副學位銜接大學,已成為升學的「第二跑道」,「以往重讀生主要是個別科目失手,又預期自己經過重讀一年『洗禮』,成績便能『翻身』,但從現實出發,文憑試課程較以往會考課程艱深,也意味『翻身』是知易行難,相對而言,供副學位銜接的大學高年級學額近年增加,從副學士、高級文憑銜接八大,已非幾年前般困難。」
友好坦言,生涯規劃教師多不支持學生重讀,「與其在中學再花一年時間,倒不如報讀有興趣的文憑課程,再逐步銜接大學。」友好指,就算是文憑試成績未達五科二級,亦可報讀毅進文憑課程,以考獲有關的資歷認可,「既然出路多元,再沒必要留在中學,甚至建議單科失手的學生不如選擇自修。」經過幾年的宣傳,友好認為家長已明白新學制的出路多元,重讀如今已不常聽聞,「反而更普遍是,家長要求學校提供更多銜接升學資訊,特別是副學位與外地升學課程。」
隨着重讀不再成為升學主流,副學位課程已成為升讀大學的跳板,更甚於一個獨立資歷,但課程質素、學費高昂等問題,近年亦引起不少討論。教育局早前宣布,由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張炳良「出山」,除了檢視自資專上院校的角色及定位,另一焦點是副學位課程未來路向,如何適應重讀「沒落」後的升學階段,值得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