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39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4
- UID
- 168291
   
|
特首林鄭月娥下月將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雖今次因時間緊逼而不設大型公眾諮詢,但教育團體已先後提交政策建議,希望看重教育的林鄭月娥採納。程尚達留意到,最近有教育團體提出重訂文憑試「三三二二」入大學最低門檻,認為有助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有中學校長友好則認為未必現實,值得深入探討。
繼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育工作者聯會後,教育評議會日前亦就《施政報告》提出十五項建議,較為突出的建議之一,是建議修訂文憑試核心科目「三三二二」入大學的最低門檻,認為考生只要在中英文任何一科取得三級達標,另一科取得二級及格便可,並建議通識教育科由必修改為選修,變相把門檻改為「三二二」或「二三二」,同時以最佳五科作為標準。該會認為建議有助「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及時間,鼓勵各科的平衡發展」。
有中學校長友好同程尚達傾開,相信教評會提出建議,是建基於舊制高考的入學門檻,「高考要求中英文科和兩個選修科及格,但新高中必修科目卻是『中英數通』,一直有意見指新學制偏重必修科目而忽略選修科目。」今年文憑試中英文科達標比例,僅五成六及五成三;英文科考獲三級或以上,中文科未達標的日校考生逾四千四百人,佔全體考生近一成;中文科達標而英文科不達標的考生亦逾一千五百人,「若放寬門檻,這六千人似乎有機會升讀大學。」然而友好坦言,舊制預科經過高度淘汰篩選,就算舊制高考中英文科及格率分別逾九成及七成,與新制類比並不適當。
實際上,現時考獲「三三二二」的學生逾兩萬人,但資助大學學額僅一萬五千個,故問題是資助學位有限多於門檻過高,「大學照樣擇優取錄,即使放寬入學門檻,不代表取錄門檻降低。」友好指,即使門檻下降有助學生入讀私立院校開設的自資學位課程,可獲政府今年起的免入息審查資助,但操作上卻添煩添亂,「現在資助資格正正就是『三三二二』,若改為『三二二二』或『二三二二』,政策又要重新劃線?」
要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調整大學入學門檻並非唯一辦法,大學亦不應該是學生中學畢業後,生涯規劃的唯一選擇。提供多元升學管道,讓不同成績與發展志向的學生均可發揮所長,相信始是重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