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智能手機是影響學習的深層次殺傷性武器(艾心老師) ...
發新帖
查看: 796|回覆: 2
go

智能手機是影響學習的深層次殺傷性武器(艾心老師)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1#
發表於 17-9-22 09:3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WMD是甚麼?第一時間我們會想到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研究電子產品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時,WMD卻是Wireless Mobile Devices的英文縮寫。這個有趣的巧合一點也沒錯,智能手機也可以說是一種大規模、深層次的殺傷性武器吧!


三年前,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的幾位學者完成了一項實驗,去分析智能手機在何種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心理焦慮指數。他們把學生分為三組,分別是很少使用智能手機的學生,普通程度使用智能手機的學生,以及機不離身的學生。


然後,在兩種情境之下,測量他們的血壓、心跳、體溫等,來得出他們的焦慮指數。一種情境是將智能手機關閉,第二種情境拿走智能手機,放在他們看不見的地方。


結論是,機不離身的學生們的焦慮指數,在兩種情境中都居高不下,而且隨着不能使用手機的時間愈長,焦慮會飈升。普通程度使用者的反差很大,手機關機時尚好,但看不到手機就會讓他們持續焦慮。很少使用智能手機的學生則不受甚麼影響。


這項實驗與考試切身相關。考試的時候,學生是不允許攜帶智能手機的。然而,很多學生都已經習慣了任何事情都拿起手機來查一查,甚至很多課堂筆記都是以照片的形式存儲在手機上的。


手機陪着他們睡覺,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不是跟父母說早上好,而是看看手機。學生的生活中、課堂上,已經很少出現「禁絕手機」的情形了。如果是手機重度沉溺者,不難想像,他在考場上的發揮一定大受影響。

對於手機的殺傷性,家長和學校都應該有明確的意識。某些時刻,比如家庭晚餐、比如課堂,手機放得愈遠愈好。




撰文 : 艾心老師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2#
發表於 17-9-22 15:07 |只看該作者
嚴父截斷家居Wi-Fi 杜絕女兒玩手機





機不離手是都市人的通病。有中三女生指父親不滿她常玩手機,除了在家貼通告列明去廁所不可帶手機,還在暑假起截斷家居Wi-Fi,即使開學了也不開綠燈。社工指中學生多數要上網找資料做功課及跟朋友聯絡,家長不應一刀切禁上網,宜多了解子女的社交需要。


家有嚴父,子女或有壓力。有中三女生在fb專頁發帖文,指父親不滿她經常機不離手,在屋企貼「通告」列明「用廁所不得帶手機」,暑假起更截斷家居Wi-Fi。她指現已開學,父親仍無意「解禁」,令她無法上網做功課。帖文指,「宜家已經唔係玩唔玩電腦,打唔打機嘅問題,係影響埋我學業」。


獨生子女更需社交生活


有網民建議不如向老師反映,請他們向父親解釋做功課的需要。亦有人笑說圖書館及快餐店均有Wi-Fi,要上網找資料並不難。另有人批評該父親的做法太無理。


新領域潛能發展中心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表示,曾有當律師的母親因兒子每日在家打機,不願上學,上前搶走其遊戲機而大打出手。彭指,不少家長面對子女常用手機或上網等問題,而不知如何處理。此外,許多家長怕子女受不了責罵而做傻事,寧採取妥協態度。近年本港家庭多是「生一個」孩子,獨生子女更需與朋輩保持社交聯絡。「他們常用手機無非想跟朋友保持聯絡,上網睇YouTube也是娛樂之一,惟部分家長並不理解。」


以親子活動減少玩手機


基督教協基會社會服務部服務發展主任鄭子華指,WhatsApp及互聯網與青少年生活密不可分,「家長截斷Wi-Fi並不可行,因很多年輕人已少有打電話與人聯絡,而是發信息互通消息,這樣會影響他們的社交生活。」


鄭又指,部分家長開口便對子女說「你又打機或上網」,易令子女反感,認為父母不相信他們。「家長可以探問形式,例如說『是否很多功課要做呀』或『是否要上網找資料』,以了解子女學習實際需要。」家長也可以身作則,在親子活動及食飯時減少用手機。







12651
3#
發表於 17-9-24 18:58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