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39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4
- UID
- 168291
   
|

家長宜以身作則,與小孩一起做家務,助他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昨天是一年一度「鋪床日」,旨在改善參加者睡眠,也想人藉着做好小事培養良好習慣。不少研究指,多做家務的孩子不但自理能力強,學習、以至未來收入均會改善,家長宜重視。
以美國為首的多個西方國家剛舉行了「鋪床日」(Make Your Bed Day)。該節日何時創始,無人知曉,但要慶祝一點也不麻煩,只需早上醒來,花費半分鐘鋪好床即可。
小事不着手 或令問題叢生
美國專研睡眠障礙的非牟利組織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指出,鋪好床後,床單和房間讓人感覺舒暢,有助體內分泌產生愉悅感的安多酚(Endorphin),可改善睡眠質素19%。更甚者,鋪床有效減少敏感發作,因為凌亂的被子和床單容易生蟎和積塵。
鋪床日擁戴者相信從小事着手,可逐漸培養良好習慣,改善生活。美國學術界早於1982年提出「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 Theory),紐約的社會實驗顯示,若放任環境的不良因素不管,只會令它變本加厲。街邊若有一件垃圾無人清理,會引誘其他人扔垃圾;若一個樓房有破窗子不維修,便會營造貧民區的犯罪形象,吸引不法分子搶劫甚至縱火。美國頗重視該理論,麻省羅威爾鎮及新墨西哥州阿布奎基市相繼維修街燈、清潔垃圾等來整頓市容,成功減低犯罪率。
多做家務 職場順利婚姻幸福
以小見大,不用鋪床的小孩,大概亦不用做家務。只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的調查曾顯示,近87%有做家務的孩子取得優秀成績,比沒做家務者高26倍。哈佛大學甚至有研究指出,愛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職場發展更順遂,就業率是不愛做家務者的15倍,收入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根據教育學者,小至4歲的幼童已能鋪床,錯過他們樂於主動幫忙來「認叻」的階段,日後便難以養成家務習慣。本地小童自理能力差得被稱為「港孩」,歷奇村全人發展中心總監許景耀直言,雙職家庭常聘用外傭,孩子少有接觸家務,而且家長注重學業,寧願他們多溫書及參與課外活動。
日本培養自理能力 早於學術
跟香港不同,日本培養自理能力早於學術能力。幼稚園沒功課,但兒童要學會更衣、綁鞋帶、用筷子吃飯,以及打掃衞生。日本公立學校的孩子從小就要清潔課室、走廊、飯堂,有時連廁所都要負責,讓學生重視整潔,以及懂得體諒他人。今年起,新加坡由小學至初級學院皆以日本為師,要求學生協助打掃,冀養成終生受益的習慣。
教育從不限於校園,家長的言行舉止同樣重要。香港家庭教育學院2012年的調查曾發現,因家長不說「唔該」和排隊打尖,未能以身作則,致使港孩自私無禮。
切記破窗效應的啟示:小事不着手,可令問題叢生。家長宜陪同孩子,從每天早上鋪床開始,慢慢培養自理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