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香港教與學思維過時(關焯照)
查看: 3444|回覆: 50
go

香港教與學思維過時(關焯照)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
發表於 17-7-22 08:4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香港仍有不少人視入大學為出人頭地的唯一出路。


本地教育高官最大的問題是盲目信奉一些所謂國際性的教育程度評估。然而,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ames Heckman發現,國際認可教育程度評核試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不能預測學生的未來成就,反而,學生的軟技能,例如個性、目標、喜好等因素,卻有助他們在勞動市場爭取好成績。Heckman的研究結果顯示,考試並不代表一切,適當地教育年輕人才可以為社會注入持續生產力。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公佈的《201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瑞士再一次被評為最具競爭力的地方,然而從2015年的PISA結果來看,瑞士的排名並不是特別高;三項考試包括數學、科學和閱讀的表現排名分別是第八、第十八和第二十八位,遠低於香港(第二、第九和第二位),但有趣的是香港在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排名只是第九。從以上的排名來看,所謂國際認可教育程度評核試根本未能適當地衡量教育政策的成效。


香港能夠在PISA表現出色的最主要原因是本地基礎科目的程度較大部份地區艱深。以數學為例,香港中三程度數學已約等如英國的中五程度,所以香港學生在PISA的數學考試上,是佔盡優勢的。但香港學生的優秀表現卻是有代價的,部份跟不上進度的學生會感到壓力,父母為解決孩子的學習進度問題便會倚賴補習,學生在這「日讀夜讀」的環境下,又怎會享受學習過程,遑論發展創意思維。


另外,教育局在2001年大力推廣高等教育,至今高等教育入學率已升至六成九,較瑞士高12個百分點,然而成功做大了「量」並不表示質素是同步提升,在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分項排名,瑞士在教育系統質素的排名是位列前茅,而香港則只是排在第二十位。這結果正好反映高等教育應該以質素行先,現時政府不斷擴張教育只會是吃力不討好。


香港的父母大多認為子女們應該考上大學才有前途,這想法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可能是正確的,但在過去三十年,香港資助大學數目由兩間增加至八間,而私立專上教育機構的數目更多。如果讀者仍然認為專上學術學位是收入保障,你的思維肯定過時,在現時的社會,技能反而更重要,所以政府在大搞專上教育時,何不仿效瑞士的「職業教育培訓系統」(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使不適合學術教育的中學畢業生能夠學習一技之長,令本地勞動市場能夠更加健康發展。




關焯照
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0    0    0    0

Rank: 6Rank: 6


6635
2#
發表於 17-7-22 12:5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 於 17-7-22 13:23 編輯
elbar 發表於 17-7-22 08:47
■香港仍有不少人視入大學為出人頭地的唯一出路。

睇完長篇大論,唔知筆者講咩。真恐怖。
新思維在那...?
完全無實際意見,建議。學者如是,
那叫一般人,有咩新思维。
二十多年未見船民了。今天,電視新聞又再見緬甸有難民坐船出海逃難。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67
3#
發表於 17-7-22 16:23 |只看該作者
Stillgood2 發表於 17-7-22 12:53
睇完長篇大論,唔知筆者講咩。真恐怖。
新思維在那...?
完全無實際意見,建議。學者如是,

Last paragraph, dual routes.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2754
4#
發表於 17-7-22 16:39 |只看該作者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咁同返番以前工業學院加學徒制差不多, 又怎算係新思維.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67
5#
發表於 17-7-22 19:01 |只看該作者
talknwrite 發表於 17-7-22 16:39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咁同返番以前工業學院加學徒制差不多, 又怎算係新思維.  ...

因為現在家長盲目要子女讀「大學」,連「假太空大學」或者其他副學士都好過HD是常態。

他指的新思維是拋棄上大學而沒有相關職位的科目,聚焦有職位空缺的實際職業訓練,不是新生事物,但要用新眼光,新思維!

聖經說:「日光之下無新事!」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6Rank: 6


6635
6#
發表於 17-7-22 20:46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7-7-22 19:01
因為現在家長盲目要子女讀「大學」,連「假太空大學」或者其他副學士都好過HD是常態。

他指的新思維是拋 ...
你講緊ge職訓,早上見post時,我想過一下。1) 職訓,一直有。如建造業訓練...亦有相关学生參加。職訓需要配合社會的工作崗位。如楼上朋友説,那来的新思维,新工種。我見到ge係筆者寫個名堂出嚟.那後續呢,咩工種,咩逺見,無寫...係完全無寫。
我贊成部份年青人分途去職訓。一如瑞士有鐘錶工匠,意大利有鞋匠。  筆者只寫個名,有咩建議,请告之。
2) 我有個姪女,個性活潑積極,但學術成績並不理想。好幾年前畢業,只能往|VE進修,讀一些職訓之類課程,完成課程,經考核進大形機構工作,從事環保工作,工作表現理想,最終進理工大學修讀相關學位。
有工作經驗,亦需要配合知識提升。
3) 筆者関生,前后两篇文章,想寫咩。我估佢係寫大學應該行精英制,(我以為佢係怕競争) 大學多了,大學生多了。多了香爐,多隻鬼。
4) 現今香港,基本上是富裕地方,譲孩孑上大學,想想有幾多人有資格。 香港就算剩得四大。仲有好多同學出外讀書。
5) 作為教育學者,只要精英。 好像,新鮮海鮮,放入蒸爐,加豉油,成為美食。就叫做大厨。
不如,努力d,點樣做好教育。把平凡变不平凡。

二十多年未見船民了。今天,電視新聞又再見緬甸有難民坐船出海逃難。

Rank: 5Rank: 5


2090
7#
發表於 17-7-23 09:37 |只看該作者

回覆:香港教與學思維過時(關焯照)

尼道jm D思維比所謂學者,作家更有遠見。



Rank: 5Rank: 5


4490
8#
發表於 17-7-23 11:27 |只看該作者
elbar 發表於 17-7-22 08:47
■香港仍有不少人視入大學為出人頭地的唯一出路。

不如佢講吓自己仔囡點!!?咪又係在海外!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9#
發表於 17-7-23 12:27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7-7-22 19:01
因為現在家長盲目要子女讀「大學」,連「假太空大學」或者其他副學士都好過HD是常態。

他指的新思維是拋 ...

我係納稅人,但女兒由幼稚園至中學我未享用過政府直接的教育資源(平價租地等等唔計),她大學也好可能也不在香港讀。

但我唔介意香港負擔得起下,一路增加大學資助學額,令更多人可以接受大學教育。 就算平均大學生水平下跌也無所謂,因為正規大學教育,係智慧之始,開民智必須的。

我嚴重反對的是大學机構掛羊頭賣狗肉,出售A貨B貨大學教育,學生大學前和大學後的增值低,只為賣証書。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67
10#
發表於 17-7-24 10:28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7-23 12:27
我係納稅人,但女兒由幼稚園至中學我未享用過政府直接的教育資源(平價租地等等唔計),她大學也好可能也不 ...

你最後一段咪答咗現況囉!

香港現正是幼稚園小學化,
高小中學化,
高中大學化,
反而大學中學化,
怪哉!

點解三萬元唔資助八大的自資課程,已經講咗俾你知! D錢幫助那些「辦學」團體呢?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4490
11#
發表於 17-7-24 10:38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7-7-24 10:28
你最後一段咪答咗現況囉!

香港現正是幼稚園小學化,

為何唔给幼稚園,改善校社,增加學校社工……!沒完沒了!

Rank: 7Rank: 7Rank: 7


11394
12#
發表於 17-7-24 12:33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7-7-24 10:28
你最後一段咪答咗現況囉!

香港現正是幼稚園小學化,

19年至21年係入大學冰河期,八大唔會執,但有幾多人報其他辦學團體嘅自資課程?

唔養住佢地,到2024、25年後D學位唔夠,失學又失業,點搞?

Rank: 5Rank: 5


2301
13#
發表於 17-7-24 12:41 |只看該作者
全球大學學歷澎漲,作為金融城市,可以唔跟咩,返回2%大學入學率年代,人地一樣有把尺度你,到時又話香港人教育水平低啦。

象牙塔已没有市場了,要保護大象呀,學者没想社会大學,只在大學社会雕象牙。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4#
發表於 17-7-24 12:52 |只看該作者
20120808 發表於 17-7-24 12:41
全球大學學歷澎漲,作為金融城市,可以唔跟咩,返回2%大學入學率年代,人地一樣有把尺度你,到時又話香港人 ...

通通不能成為出産野雞大學生的理由。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5#
發表於 17-7-24 12:53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7-7-24 10:28
你最後一段咪答咗現況囉!

香港現正是幼稚園小學化,

正是最令人担心的地方。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16#
發表於 17-7-24 12:55 |只看該作者
香港的父母大多認為子女們應該考上大學才有前途,這想法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可能是正確的,但在過去三十年,香港資助大學數目由兩間增加至八間,而私立專上教育機構的數目更多。


真係要捉呢個"學者"去驗驗腦,睇吓係唔係化石做嘅。

依家,除了醫科,係人都知讀完未必有保障。大學,只是一種教育。

就象中、小學,教育而己。教育的目的是改進人口質量,增强競争力而己。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67
17#
發表於 17-7-24 13:32 |只看該作者
LingChiBaBa 發表於 17-7-24 12:33
19年至21年係入大學冰河期,八大唔會執,但有幾多人報其他辦學團體嘅自資課程?

唔養住佢地,到2024、25 ...

到時就不是現在的支助自資學位數目?同一個問題,職位跟得上嗎?22年,幾年後,禁雙非的情況又再浮現,都是同一個結局!

過度期,最實際是積極行雙軌教育!一門手藝始終有工作,不過大部分父母及學生不願意,因為工字不出頭,大學畢業工作有保證的思維還是大趨勢!但脫節了,有人指出要新思維不要只想著上大學,就被圍攻,圍攻改變不了現實!

我都快退休,不用交稅填氹,我看到錯配,多口兩句。

多大學生,多大專學生冇問題,肯唔肯做藍領階級呢?輸入外勞又嘈,看香港整體發展,除了金融服務,還有很多工作冇人做!

我又不是講回到兩大年代的極端,這裡不少家長以此作起點!

現在八大資助學額(15000個)佔33222學生(21000人,整體考生的41%合資格)的71%,加上海外升學,本地副學位,52000日校學生有67%有書讀大專院校,而非什麼18%的錯誤認知!

老懞董是60%大專院校學位目標,被人以訛傳訛到60%本地大學學位!

現在超標了,工作多了多少,工資高了多少?如果是否,我們是否要反思一下,要有「新思維」看看有沒有出路!

可惜我就冇乜辦法啦,現在諗吓都俾人鬧!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67
18#
發表於 17-7-24 13:41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我到過德國位於柏林的醫療設備生產廠,廠內技術員,技師是文憑、學士及碩士畢業生,他們是落手落腳企生產线,他們好甘心樂意去做,父母不會覺得冇靣!

當然亦有一部份是博士學歷,他們較多做科研人員,部分做管理,例如公司的CEO!

香港學生不願意上研究院是問題,不要鬧國內學生搶學位,是自己學生、畢業生冇興趣,香港優先都冇乜人申請!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2285
19#
發表於 17-7-24 15:54 |只看該作者
教育: 重質不重量

我想回應關教授的文章來描述香港教育的質素。 我同意今天大學畢業生(平均)的質素由於大學擴充而比以前略差(如果加上私立大學,從2到8甚至更多)。 我相信對於那些可能不適合大學教育的學生( 學術進修觀點 ),職業培訓會更好。 。 這種教育制度在德國是常見的,因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術能力選擇自己的職業。 新加坡根據中學生的表現實施了學分(職業培訓或大學進修)。 希望我們的父母會明白,大學教育不是維一關鍵的成功因素( critical success factor ),職業培訓亦是其他成功的選擇

Rank: 7Rank: 7Rank: 7


11394
20#
發表於 17-7-24 16:41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7-7-24 13:32
到時就不是現在的支助自資學位數目?同一個問題,職位跟得上嗎?22年,幾年後,禁雙非的情況又再浮現,都 ...

雖然我贊成你嘅觀點,但有「新思維」都好難,而家同我地嗰陣唔同,以前中學畢業屋企可能要你做嘢幫手揾錢,而家一般環境好咗,入U機會又大咗,好難返轉頭,有得入U點會反對。


阿董當年為咗去殖化,推NSS,唔加多大專上教育D學位,咪會有好多人反對。佢點會理你畢業有無野做?或者係無能力創做適合嘅職位,佢D中藥港、鮮花港、數碼港,咪得個講字。剩係吹自由行降低失業率…. 情況好似當年推MPF,為咗救股市,喺你銀包攞錢出嚟,唔通佢真係擔心你退休無錢?


禁雙非後出生率都比沙士時多一倍,無黎緊呢幾年咁嚴峻。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