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3 小時
- 最後登錄
- 19-10-2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7543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4-2-13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3777
- 主題
- 3291
- 精華
- 0
- 積分
- 11320
- UID
- 1446055
  
|
跨境家長願「回流」 深港兩地出招見效
2017-06-06教育
小一統一派位日前放榜,隨着適齡人口上升,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獲派首三志願的比例不足六成八,創三年新低,而學位一向「爭崩頭」的北區,不少跨境生都循專屬校網被派到東涌、葵青等市區學校,隨着今年深圳市教育局宣布更新義務教育招生政策,有雙非家長決定「打退堂鼓」,讓子女返內地升學。有小學校長友好認為,今年兩地教育局出招,終見跨境生「回流」的成效。
今年有三千二百多名跨境生通過統一派位獲得小一學位,創下近年的新紀錄,而申請小一入學的跨境生達四千七百多人,較去年增近三百人。近年北區小一學額僧多粥少,供跨境生報讀的專網,北區學額較去年減少百分之七,只得二百二十二個,今年在跨境學童派位中心見到不少家長失望而回。值得留意的是,有跨境家長坦言「叩門」失敗後,只能返內地讀書;又認為派到市區學校,是逼他們回深圳升學。
事實上,深圳下學年起開放公立學校讓非深圳戶籍跨境學童入讀,不再只限開辦「港籍學生班」的民辦私校與港人子弟學校,為雙非家長提供內地升學的「退路」。有小學校長同程尚達傾開,觀察到今年跨境家長把返內地升學視為選項之一,「雖然取態上仍是無可奈何的選擇,但既然深圳已開放升學渠道,又何必捨近圖遠?相信隨着區內小學陸續公布『叩門』申請的取錄結果,他們最終也要接受現實。」
友好坦言,北區小學近年「叩門」學額競爭白熱,「幾乎每所都是兩、三百人競爭四至六個學額,就算跨境生文武全才,學藝皆能,現實就是機會渺茫,所以有校長呼籲跨境家長『打定輸數』並非無道理。」友好分析指最終多少跨境家長選擇「回流」,正是港深兩地政府引頸以待,「畢竟新措施下,學生須入讀內地小學課程,日後要銜接本港中學幾乎無望,家長難免會思考掙扎。」他相信個別家長仍會選擇留港,「先在市區學校就讀小一,待翌年再報讀小二插班,以避開高度白熱化的競爭。」
在「龍年效應」影響下,加上是實施「雙非零配額」前,最後一批趕上「尾班車」的跨境學童適齡入學,明年跨境學童人數料達高峰,其後便掉頭下跌。困擾多年的跨境生湧港問題,劃上最後的句號,會否又為區內小學帶來衝擊,值得港深兩地政府早日籌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