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葉公好龍說人才(陶傑)
發新帖
查看: 834|回覆: 0
go

葉公好龍說人才(陶傑)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
發表於 17-2-2 12:3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華人千方百計湧往美國產子,除了爭一張美國綠卡,也有孕婦說,台灣的教育制度令孩童缺乏創造力,因為學校承受很多上級跟官方的壓力,上課的內容和進度都遭到管制,但美國不會這樣。

  當然不止台灣,中國、香港、南洋華人社會的教育制度皆如此。華人的教育制度,從來不是為了培育領袖而設計。中國的歷史傳統無所謂培育領袖,皇帝靠的是天命,帝王術是由儒家、法家為君主所度身訂造,科舉制度要培育的只是帝王的僕從。限於中國文化的根基,對於人才的定義也很狹隘,人才最主要是能夠為帝王所用,此外都沒有太大意義,即使有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阿Q精神,李白、杜甫、李商隱等第一流的詩人,都不免人生失意。至於其他甚麼科學、數學、戲劇、繪畫、建築、雕塑、工藝、技術等各種人才,都得不到足夠認可,在歷史上能佔有一席地位,更是少之又少。

  中國文化從根上本缺乏對人才的追求,即使帝王制度覆滅,也很難改變教育制度的方向。清朝詩人龔自珍的名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抗議埋沒人才的既有制度,希望人才能夠破格而出。但是人才有獨立思考、獨特個性、才能出眾,是特立獨行的個體,代表不安定的因素,會帶來變化,造成衝擊,而這一代價,從家庭、鄉村到宮廷的整個社會,不但不願意承擔,而造成「槍打出頭鳥」之說的流行。

  即使生來有才,但終其一生無法壯大,像《紅樓夢》對於賈寶玉的描寫:「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是一個「於國於家無望」的「廢青」。賈寶玉這樣的「廢青」,本來可以去當藝術家,如果中國有足夠的藝術市場和鑑賞家的話;還有《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如果中國人對於小說、劇作的評價更高的話,也不必有「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慨歎,中國歷代產出無數的文人儒生,只有一個曹雪芹,但曹雪芹這樣的人才甚至天才,又是否為中國社會所需?對於人才的態度,華人的教育方法其實有點葉公好龍,口口聲聲說要培育人才,行動上卻以倒模出品居多。

  中國的教育制度令孩童缺乏創造力,即使教師是一個富有人格魅力,能夠帶給學生啟發的教育「人才」,在學校要求評級,家長要求成績的壓力面前,這樣的教師能不能有適當的發揮機會?還有中國式的家長,雖然他們希望兒女成才,但是成為甚麼人才,則很難定論,在廚師、樂手和醫生之間,家長會希望兒女選擇哪一條路?香港的兒童當中,如果也有人夢想當太空人,或者發現自己讀天文物理學有天份的話,能不能留在香港研究,願不願意北上發展?




陶傑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