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中大奪6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沈祖堯有份
發新帖
查看: 451|回覆: 1
go

中大奪6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沈祖堯有份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
發表於 17-1-10 16: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中大研究人員獲頒六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人員獲頒六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一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一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三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以及首次獲得的創新團隊獎。


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等科研人員,獨立完成的科學技術計劃「大腸癌發生分子機制、早期預警、防治研究」,獲得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研究團隊在中大校長帶領下,花15年研究大腸癌發病狀況,取得重要突破,包括大腸癌篩查、高發率和高危因素,並制定篩查指南;亦揭示了表觀遺傳學機制,分別研究大腸癌基因組突變圖譜、新的融合基因及高頻突變基因。另外,首次揭示多種大腸癌無創診斷標誌物,建立大腸癌無創診斷新平台。


首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中文大學首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中文大學研究人員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組成的消化系腫瘤研究創新團隊,合作研發出消化系統腫瘤關鍵標靶分子的機制及應用。此外,中文大學與其他學術單位共同完成的科學技術計劃,共獲得四個獎項。


中文大學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等共同完成的「IgA腎病中西醫結合證治規律與診療關鍵技術的創研及應用」,獲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在共同完成的「基於磁共振成像的多模態分子影像與功能影像的研究與應用」項目上,獲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與南方醫科大學等共同完成的「慢性腎臟病進展的機制和臨床防治」,獲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另外,與「電子科技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等共同完成的「視網膜疾病基因致病機制研究及防治應用推廣」,獲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2#
發表於 17-1-10 16:38 |只看該作者
香港科研人員獲頒國家自然科學獎
****************

          香港科研人才的能力再度獲得認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今日(一月九日)在北京公布二○一六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得獎名單,本地科研人員榮獲六個二等獎。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說:「香港的科研人員屢獲殊榮,彰顯了香港在基礎和應用研究發展方面的超卓實力,給予本地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士極大鼓舞。我們衷心恭賀各得獎者,並期望他們能在科研工作上再創高峰。」

  「正如二○一五年《施政報告》首次提出,特區政府致力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去年底公布的《推動STEM教育-發揮創意潛能》報告已定下六項策略,涵蓋資源、課程、專業能量、協作、良好示例分享及社區參與等。」

  吳克儉相信本港的傑出科學家可以在這方面作出貢獻,培育年輕一代,薪火相傳。

  「國家自然科學獎」是國務院主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下設五個獎項類別之一,是國家在自然科學領域中規格最高的獎勵,旨在獎勵在自然科學基礎研究或應用研究方面取得優秀成果的人員及團體。

  六個獲頒二○一六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的研究項目之中,有兩個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推薦,詳情如下:

  香港科技大學錢培元教授以「變化環境下生物膜對海洋底棲生態系統的影響」獲獎。該項目的其他主要研究人員包括香港科技大學的徐穎教授、王勇博士和賀麗生博士。

  以往的同類研究注重環境變化對海洋底棲生態系統的直接影響,忽略了海洋環境變化可以通過改變海洋生物膜的結構和功能而間接影響海洋底棲生態系統。該項目確立了海洋生物膜在海洋環境變化和底棲生態系統之間的橋樑作用,揭示了環境化學信號是生物膜調控海洋底棲生態系統結構的關鍵環節,並闡明了海洋底棲生物回應生物膜環境化學信號的分子傳導機制。

  香港中文大學沈祖堯教授以「大腸癌發生分子機制、早期預警、防治研究」獲獎。該項目的其他主要研究人員包括香港中文大學的于君教授、胡嘉麒教授、吳兆文教授和陳家亮教授。

  該項目歷時十五年,對大腸發病情況、篩查、分子發病機制及無創診斷等進行系統性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包括:(一)發現大腸癌高發病率和高危因素,並制定篩查指南;(二)首次破解華人大腸癌基因組突變圖譜和多克隆起源,發現新的融合基因及高頻突變基因;(三)揭示大腸癌表觀遺傳變化和癌細胞信號通路;(四)發現多種可用於大腸癌無創診斷的標誌物等。

  其他四項獲頒「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的研究項目由內地單位或專家推薦。它們分別是香港浸會大學湯濤教授主理的研究項目「自適應與高精度數值方法及其理論分析」,以及三個香港科研人員參與的項目:香港大學張彤教授參與的「高風險污染物環境健康危害的組學識別及防控應用基礎研究」、香港理工大學陶大程博士參與的「圖像結構建模與視覺表觀重構理論方法研究」和香港城市大學陳關榮教授參與的「複雜動態網絡的同步、控制與識別理論與方法」。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邀請推薦香港特區的候選項目。有關推薦工作由教育局負責統籌,並由香港研究資助局和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協助。                 


2017年1月9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7時03分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