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39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4
- UID
- 168291
   
|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6-12-29 17:07 編輯

巨型擴增實境展品「暴龍傳說」,參觀者可通過平板電腦認識暴龍的生活習性,打破大眾對暴龍的誤解。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現代人要回到過去,可能不是天方夜譚,Elsie知道,香港科學館現正舉行「超感官暴龍展」,展覽運用尖端的擴增實境技術和虛擬實境技術,讓觀眾體驗由科技主導的新展覽形式,戴上「VR眼鏡」回到六千六百萬年前的史前世界,深入了解暴龍的起居飲食及鮮為人知的生理構造,與暴龍近距離接觸。
Elsie的兒子自小是「恐龍迷」,每逢舉行有關恐龍的展覽,他必定不會錯過,好像早年香港科學館便舉行過「巨龍傳奇」展覽,該展覽的展品約一半為珍貴的恐龍化石,包括全副骨架、頭骨椎骨、羽毛恐龍和恐龍蛋等標本,其餘為原大的恐龍骨架模型、機械恐龍及互動展品等,現在講起他還是津津樂道。
現代的展覽已經超越傳統的「實體」展品,巧妙地使用尖端科技,便能帶領觀眾穿越時空,大大增強真實感,Elsie說的是香港科學館舉行的「超感官暴龍展」,展覽有別於傳統恐龍展覽中只展示珍貴化石和相關的圖文介紹,而是利用最新穎的擴增實境技術(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和虛擬實境技術(virtual reality,簡稱VR),讓觀眾通過iPad和VR眼鏡,觀賞恐龍的姿態及認識暴龍生態知識。
Elsie知道,擴增實境(AR)是在熒幕上把虛擬世界套在現實世界並進行互動,早前大熱的Pokémon GO手機遊戲,便利用AR技術,讓現實地理位置與虛擬精靈世界結合,增強遊戲的互動性;而虛擬實境(VR),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提供使用者關於視覺等感官的模擬,讓使用者感覺彷彿身歷其境。
香港科學館一級助理館長郭子倫同Elsie講,「二○一四年舉行的『巨龍傳奇』刷新了香港科學館歷來專題展覽的參觀人次紀錄,亦是最受市民歡迎的一項展覽,當時曾經利用擴增實境技術設計的『尋龍記』流動應用程式,讓觀眾在手機或平板電腦屏幕上看到活靈活現的恐龍動畫,令觀眾大感驚喜。」他笑言,「是次的恐龍展是一次新嘗試,全面利用科技增強展覽的可塑性,觀眾通過展覽中多組以擴增實境技術製作的互動展品,參觀者可近距離接觸暴龍,認識牠們的身體構造和生活習性,身歷其境地見證牠們怎樣保護暴龍蛋和巢穴及追捕獵物等情況。」
展覽分為五個展區,第一區「暴龍傳說」是一個巨型的擴增實境展品,觀眾可通過展覽提供的平板電腦認識暴龍的生活習性,如獵食和守護巢穴等行為, 而第二區「暴龍新知」會以立體動畫形式解構暴龍身體的秘密和最新研究,如身上長有羽毛及超強的感官等。
「不說不知,暴龍屬高智商生物,牠的腦部比早期的肉食性恐龍為大,而暴龍擁有敏銳的視覺、嗅覺和聽覺,增強獵食的能力,加上暴龍的奔跑速度可達時速四十公里,造就暴龍成為史前霸王。一般人以『兇殘』形容暴龍,這說法有點偏頗,暴龍天生是肉食性,捕食其他動物只是為求溫飽,而且牠也有溫情的一面,牠會看護和照料小暴龍,後人對暴龍有太多戲劇式的渲染。」郭館長稱。
郭館長強烈推介第三區「飛越白堊紀.虛擬新體驗」給Elsie,「『飛越白堊紀.虛擬實境區』內設有六部VR眼鏡,觀眾配戴眼鏡後,可觀賞一段三分鐘的虛擬短片,短片講述一暴龍勇鬥三角龍群的故事,恐龍的生活繪聲繪影地展現在觀眾面前,觀眾可與翼龍一起翺翔天際,穿越六千六百萬年前的史前森林,尋找恐龍足迹,但要注意VR眼鏡只允許十三歲以上人士配戴,小朋友暫時未能體驗此區的樂趣。」
他續說,「雖然小朋友不能參與飛越白堊紀,但可以到第五區『回到侏羅紀』的大型屏幕前,跟體型原大的巨型梁龍一起互動,或輕撫草食性禽龍,讓兒童有一個獨一無二的體驗。另外,第四區的『恐龍教室』為一家大小提供一連串的活動,科學館還將安排不同的課堂供大家學習,如摺紙課堂、講故事興趣組等,讓小朋友以輕鬆的方式,學習更多恐龍的知識。」
為了讓觀眾了解恐龍的起源,科學館在二月預備了兩套電影,包括《恐龍行星——新龐然巨龍》和《恐龍行星——獵殺精英》,讓觀眾探索阿根廷龍、馬普龍和阿貝力龍的故事,電影將在科學館演講廳放映,費用全免,即場入座,座位先到先得。
Elsie提提大家,香港科學館舉行的「超感官暴龍展」展期由即日至明年三月一日,有關詳情,可瀏覽香港科學館網頁hk.science.museum/ms/trex2016或致電2732 3232查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