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39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4
- UID
- 168291
   
|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6-11-17 15:57 編輯

有齊全設備不等於可有效以STEM方法教學。
正在香港訪問及交流的兩位國際知名STEM教育專家表示,STEM教育以跨學科綜合方法,透過提倡「自造者文化」,着重以現實生活和實際應用為基礎的學習模式,讓中小及幼稚園學生可以獲得較為全面、有趣的學習經驗,是21世紀全球教育大趨勢。
令學習經驗更自發有趣
會議主講嘉賓包括美國西北大學助理教授及創新科技教學實驗室負責人Marcelo Worsley、史丹福學人及Design Case Consulting創辦人Mark Schreiber,以及多位本地學者、STEM教育工作者、學生及業界人士。Worsley表示,一般認為在學校籌建實驗室及工作坊費用十分高昂,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即使有齊例如3D打印、雷射切割、電腦割字機、各種電子器材及電腦設備等設施,並不等於可以有效以STEM方法教學。
Worsley補充:「重點是如何鼓勵及誘導學生,因應個人興趣及對周遭人和事的觀察、關懷,發掘一些切身問題,思考如何解決,並在過程中一方面結合平時在課堂學到的知識,加以應用,在遇到困難時透過主動尋求解決方案,從而有機會接觸涉及其他學科或範疇的知識,讓學生的學習經驗更自發、更有趣、更廣泛。」
「家長的支持,對STEM教育能否成功亦十分重要,因為家裏往往是學生最能發掘一些他們最想解決、最切身的問題。讓子女能夠成功為家人尋求解決方案,最能夠讓學生有成功感和愉快的學習體驗。另外,不少過往經驗亦顯示,家長若對子女的STEM項目及製成品或解決方案表示欣賞,亦能有效幫助老師繼續在學校推行STEM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