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短片】學生自殺 委員會:非教育制度問題 團體斥無視 ...
發新帖
查看: 1189|回覆: 3
go

【短片】學生自殺 委員會:非教育制度問題 團體斥無視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149
1#
發表於 16-11-8 10:1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短片】學生自殺 委員會:非教育制度問題 團體斥無視沉重學習壓力



■吳克儉(左)昨引述報告指,學生自殺與教育制度無明顯關係。


今年初接連有學童自殺,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昨向教育局提交最終報告,指學生自殺與教育制度並無明顯關係,建議加強精神健康支援。防止學生自殺民間聯席不滿委員會無視學生面對沉重壓力,未有實質檢討教育制度,批評是「吹水報告」。


報告分析過去3個學年共71宗學生自殺身亡個案,包括38宗中小學及33宗大專院校自殺個案,結論是當中成因複雜,涉及人際關係、家庭不和、學業困擾等,與教育制度無明顯關係,但報告引述委員提出檢視教育制度,以加強支援青少年。教育局長吳克儉指,外國有研究指九成以上自殺個案與精神健康有關,惟本地僅約兩成輕生學生被識別有精神健康問題,反映部份個案或未被及早識別或支援。


報告建議加強精神健康教育,對老師、家長和學生朋輩提供「守門人」訓練,及早識別身邊有需要學生,並應加強轉介學生接受精神評估服務,也須加強生涯規劃教育,提供多元升學和就業途徑資訊。吳克儉形容委員會建議具體、涵蓋面廣,局方會仔細考慮建議及研究如何落實。


防止學生自殺民間聯席成員何汝瑛批評,報告只研究已自殺離世學生個案,未有檢視自殺未遂學生個案,亦無研究學生承受的壓力因素。她質疑報告提及中、小學個案中,過半數人曾面對學習適應問題,質疑委會如何得出與教育制度無關的結論。


                        


葉建源指報告卸責


何續指,報告多次強調加強「守門人」角色,惟目前教師、家長甚至學生都面對龐大壓力,「點做守門人?」直指報告「唔合格,對唔住嗰71個(輕生)學生!」聯席曾向委員會提交民間報告,建議增加社工人手、改善師生比例等,惜未獲正視。她強調最終報告不應是解決學生自殺問題的終結,當局應召開公聽會廣納民意及成立更高層次諮詢委員會,跨部門跟進。


教育界立會議員葉建源對報告非常失望,認為報告指學生自殺與教育制度無直接關係是卸責,亦錯失檢討教育制度時機。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149
2#
發表於 16-11-8 10:18 |只看該作者
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向教育局提交最終報告(附圖)
************************

          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委員會)主席葉兆輝教授今日(十一月七日)向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提交最終報告及多項建議。

  葉兆輝教授說:「委員會分析了過去三個學年71宗本地學生自殺個案,並參考世界衞生組織的數據和比較外國,包括韓國、日本、美國、澳洲等及本地的相關資料,以了解本地學生自殺的成因,並循精神健康、家庭、學校、媒體,以及青年/大專院校等不同方向,聚焦討論預防學生自殺的措施。我十分感謝各個委員及委員會轄下的工作小組成員在過去數月來的積極參與,在短時間內完成報告,並提出多項建議。」

  他說:「委員會認同學生自殺大都由多個複雜原因互相影響造成的,例如精神健康、家庭關係、適應、負面思維、缺乏社交支援問題等,個案以男性較多,大部分自殺前有先兆,部分有精神健康問題,香港的情況與國際的研究結果相近。然而,外國有研究顯示,九成以上的自殺個案是與精神健康有關,而本地只約有兩成輕生學生被識別有精神健康問題,反映部分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學生可能未被及早識別及獲得適當支援。」

  葉兆輝教授表示,委員會在進度報告中已提出通過「普及性」、「選擇性」、「針對性」三個支援層面及不同策略為學生提供支援,包括(一)加強對學校及大專院校學生的支援;(二)加強對家庭的支援;(三)加強傳統及社交媒體的角色;以及(四)推廣多元升學及就業途徑等多項策略,委員會亦有就學校的資源及教育制度提出意見。委員會的主要建議載於附件。

  他認為要有效落實各項預防措施,需要相關政府部門、不同持份者及學校的帶領及承擔,並要適時檢討及調整相關策略。他期望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共同建立一個關愛的文化和環境,支援學生成長。

  吳克儉收到委員會的最終報告後表示:「報告內容和建議十分專業,展示了委員會努力工作的成果。我非常感謝委員會和各工作小組的委員,在過去數月辛勤工作及積極參與,詳細分析學生自殺的可能成因,檢視現行服務的情況,並提出預防學生自殺的針對性建議措施。」

  吳克儉說:「最終報告提出的建議具體,涵蓋面廣,能以學生為中心,務求建立多層防護網,照顧學生的不同需要。報告亦能針對本地情況,提出填補現有相關服務空隙的建議。教育局會仔細考慮有關建議,並會與相關政府部門及各持份者保持聯繫和合作,研究如何落實建議。」

  吳克儉表示,在短期內,教育局會為教師提供有系統的「守門人」訓練,加強及早識別及介入高危學生的工作;亦會進一步發展評估工具和資源,以協助學校識別高危學生,盡早為他們提供支援及適當的轉介。

  最終報告的全文及摘要已上載教育局網頁
www.edb.gov.hk/tc/student-parents/crisis-management/about-crisis-management/index.html。                 

2016年11月7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1時30分



圖片

                 

       
  

附件

                      
附件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149
3#
發表於 16-11-8 10:19 |只看該作者
教育局局長與傳媒談話內容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今日(十一月七日)在接收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提交的最終報告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教育局局長:各位傳媒朋友,早晨。我非常感謝葉兆輝教授和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各個委員及轄下的工作小組各成員。他們來自不同界別、專業及部門,特別是很多位老師和校長等教育界的人士,在過去數月辛勤工作及積極參與,召開了超過十次會議,又與不同的持份者和團體會面,聽取有關意見,並詳細分析學生自殺的可能成因,檢視現行有關的服務,並提出預防學生自殺的針對性建議措施。

  今日,我很高興能夠親手收到委員會的最終報告。報告的内容和建議十分專業,展示了委員會努力的成果。據我了解,委員會成員就本地及國際相關數據和情況進行多角度討論,分析不同因素與學生自殺的關係,當中顯示學生自殺是多個國家及地區共同面對的問題。例如:在亞洲比較先進的經濟體系中,有關年齡介乎15-29歲人士的自殺率:日本為每十萬人有18.4人;韓國為每十萬人有18.2人;而香港則為每十萬人有10.9人;其他地方例如新加坡,在二○一五年的自殺率,平均每十萬人有8.43人。

  數據亦顯示學生自殺行為由多個複雜因素互相影響造成,包括精神健康問題、心理因素、家庭和朋輩之間的關係、家庭/學校適應問題及學業壓力等,而大多數個案在輕生前是有先兆的,情況與國際的研究結果相若。

  最終報告提出的建議很具體,涵蓋面亦很闊,能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普及性」、「選擇性」及「針對性」三個支援層面及19個預防和介入的策略,整體分為五大類別的建議,務求建立多層防護網,照顧學生的不同需要。報告亦能針對本地情況,提出填補現有相關服務空隙的建議,提出改善措施以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在此,我一再感謝委員會及各工作小組成員付出的努力。

  委員察覺到一些獨特的情況,和大家分享一下。例如在二○一五/一六學年,涉及中一和中四學生的自殺個案有所增加,並提出針對性的建議措施,鼓勵學校在特別為中一和中四學生而設的銜接課程內,加入促進學生精神健康的元素。有關資料很全面,是我們日後制定政策的重要參考。

  除分析學生自殺原因外,最終報告亦循精神健康、家庭、學校、媒體,以及青年/大專院校等不同方向進行分析討論,詳細檢視現有服務的不足,而提出多項的建議。

  教育局在今年七月,當收到委員會的進度報告後,我們沒有等待最終報告出現,已開展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包括在全港中小學於二○一六/一七學年開始「好心情@學校」計劃,推動學生心理健康,強化關愛的校園文化,提升學生對精神健康的了解,並加強求助的意識及減低對精神病的標籤。直至目前,今個學年學生自殺的個案比上個學年同期有所減少。短期內,教育局會為老師提供有系統的「守門人」訓練,加強及早識別及介入高危學生的工作;亦會進一步發展評估工具和資源,以協助學校識別高危學生,盡早為他們提供支援及適當的轉介。醫護界與教育界之間亦會加強溝通和合作,令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獲得適時和合適的支援及治療。

  除此以外,由食物及衞生局牽頭,與教育局、醫院管理局及社會福利署合作,亦在二○一七/一八學年(應為二○一六/一七學年)開展一項為期兩年的「醫教社同心協作先導計劃」,設立一個包括醫護、教育及社會福利等專業界別專業人士的校本跨專業平台。

  除這些外,雖然經實證分析的數據並沒有顯示學生自殺的成因是源於教育制度,但委員會建議,要檢視教育制度的有關部分,適當地支援和處理學生及年輕人的發展及不同需要。事實上,近年教育局已致力精簡和優化課程內容和考評制度,提倡減少功課量及去除機械式操練,以消除學生的升學壓力,增加學生的多元化升學機會,亦鼓勵大學取錄在學術以外有卓越表現的學生等。我們會繼續檢視有關工作。

  我今日收到報告後,會與教育局同事詳細考慮有關建議,並會與相關部門及各持份者保持溝通,研究如何盡快落實有關建議。

  大家最近應該在媒體上看過或聽過以「拉闊角度 放開心情」為題的短片及聲帶,我們十分希望透過簡潔的信息,向年青人宣傳以正面思維面對生命;而我亦相信,在政府、非政府機構、學校、家長及師生等共同努力之下,委員會的建議將能減少悲劇的發生。多謝大家。

記者:在檢視教育制度方面,其實局方的具體想法為何?

教育局局長:大家看到,雖然在整個科學化分析及各方面的討論下,學生自殺與教育制度未必有直接關係,但我們不會因此停下來,因為學習壓力等都有提及,所以,正如我剛才提及,我們已開展一系列工作,因為教育制度很廣闊,甚麼都放進去,我們不希望失去機會聚焦幾個部分。例如在課程設計上,我們盡量簡化,盡量配合教師專業發展。例如在考評方面,在學生功課壓力,去年十月底我們發出文件予所有學校,而最近幾個月,傳媒都很幫手,有報道二百多所(應為十多所)學校在這方面盡很大努力,減少不必要的功課壓力,亦加強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和態度,例如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等,都是我們處理的範疇。我們以這樣的形式處理,我們覺得最能有效聚焦處理。

記者:局長,你是否接納檢討教育制度這部分?有甚麼具體措施針對檢視教育制度?是否包括取消小三TSA(全港性系統評估)?

教育局局長:剛才我提及,若只談教育制度,層面實在太闊,作為一個負責任的部門,我們要聚焦哪幾個部分。雖然報告已指出沒有直接關係,但我們不會因此停下來。事實上,學生有提及學習壓力是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我們從這個角度看,課程是否太過重複、太繁重?這個我們正在做,把它簡化或優化。例如,家課是否真的很多,使同學沒有機會休息或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去年十月底,我們已發出文件予所有學校,要求他們檢視一個周年、高透明度、家長參與的、學校整體的家課政策。而根據最近傳媒報道,事實上,有很多學校已經做得很好,有一些特別優秀的做法處理這個問題。據我理解,有兩百多所(應為十多所)學校已開展有關工作,凡此種種都是一部分。大家提及TSA,因為稍後基本能力評估及評估素養統籌委員會正撰寫建議書,我希望當這個委員會作最後建議時,我會即時與大家分享。

記者:具體如何簡化現時的課程及考評?另外你剛才提及的通告其實是上年對應TSA的爭議,現在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提交了最終報告,局方有甚麼新措施跟進、簡化或減少功課量?

教育局局長:剛才我提過,一個教育制度有很多層面,任何一個動作或一個措施都不是單一目標,而是有很多方面的目標。去年底給學校的文件是有關整體家課政策,而不是針對某一個試或評核工具,所以我要特別在此強調。第二部分是,以新高中課程為例,已經推行了幾年,從短期、中期的檢視已經下了很多工夫。例如「校本評核」的安排,由最初24科都計劃包括,後來簡化了變成在12科實施。這些例子說明,個別課程的檢視是經常性進行,而不是因為一個報告進行,顯示我們的機制能產生的功能,多謝各位。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的英文部分。)                 


2016年11月7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7時27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149
4#
發表於 16-11-8 10:2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6-11-8 10:20 編輯

學生自殺及學校危機處理


學校應採取適當預防措施及建立有效的機制處理危機。學生自殺有可能成為學校危機的觸發點。



學生自殺
自殺是複雜的行為,非由單一原因引發,而是生理、心理、認知及環境因素互相影響的結果。一個人的自殺行為,往往會有警告訊號及有其觸發點,常見的觸發點是壓力沉重的人生經歷。要預防自殺,我們應該以及早識別與介入為目標,盡早識別警告訊號,減低「危險因素」,並有效地增加「保護因素」。

教育局於2011 年出版了《學校處理學生自殺問題電子書:及早識別、介入及善後》。當中包括預防 (重點釐清事實和及早識別的重要)、介入 (重點介紹分層支援策略) 及善後 (重點介紹倖存者的復課安排和事後支援)。 電子書內的附錄給學校提供各種相關的參考資源,如支援策略、指引、量表及活動等,學校可複製有關參考資料以便在有需要時使用。這本電子書可於以下連結下載: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student-parents/crisis-management/about-crisis-management/EDIP-c.pdf
  
學校危機處理
危機往往突如其來,威脅人的應變能力。學校危機事件可包括學生/或教職員自殺或自傷行為、意外死亡、嚴重受傷,又或者是暴力事故及自然災害等。這類事件一般會削弱學校的穩定性,並且觸發學生、家長及學校人員的情緒。《學校危機處理 - 危機善後介入工作及心理支援》應用手冊,旨在協助學校在危機事件發生後,支援受影響的師生,為他們提供適切的介入和支援服務。應用手冊概述危機善後介入工作和心理支援的原則和流程,並介紹危機處理小組的架構、角色和功能;同時,於附錄中設有清單、新聞稿、家長信的範本及參考資料等。應用手冊可於以下連結下載:






http://edb.gov.hk/attachment/tc/student-parents/crisis-management/about-crisis-management/crisistc.pdf



處理創傷事件
協助學生面對危機或創傷事件時,不同的人員如學校、老師及家長都擔當重要的角色。給學校教師家長的建議、評估創傷事故對學生的影響的清單常見的問與答可於以下連結下載:
http://edb.gov.hk/attachment/tc/student-parents/crisis-management/about-crisis-management/ManagingTraumaticIncidents-c.pdf

為協助家長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處理面對親友離世而帶來的困惑和哀傷情緒,教育局出版了「融情」第28期 -「親友離世︰如何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處理哀傷情緒」,有關內容可參看以下連結:
http://edb.gov.hk/tc/edu-system/special/overview/newsletter/index.html


支援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學生





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學生需要專業醫護人員(包括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或醫務社工)的診治和跟進。學校的角色是在校內支援這些學生,以作出配合。有關學校在制定及提供有關支援措施時需留意的重點,可於以下連結下載以作參考: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student-parents/crisis-management/about-crisis-management/mentalhealthproblems-c.pdf

其他相關支援有精神健康問題學生的資料,可於以下連結下載:

醫管局:葵涌醫院 ─ 精神健康教育資訊:
http://www.ha.org.hk/kch/chi/education/edu-index.html

醫管局:「思覺失調」服務計劃:
http://www3.ha.org.hk/easy/chi/index.html

醫管局:「思覺失調」服務中心的分區聯絡電話: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student-parents/crisis-management/about-crisis-management/EASY Centres-c.pdf




求助熱線及社區資源
由政府及非政府機構向公眾提供的求助熱線及資源可參看以下連結:
http://www.edb.gov.hk/tc/student-parents/crisis-management/helpline-community-resources/index.html

有關防止學生自殺的資訊,可參考以下連結︰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
    [img=8,8][/img] 防止自殺研究中心
    [img=8,8][/img] We Care 與你同行

「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最終報告

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已完成最終報告,於2016年11月7日呈交教育局局長。最終報告進一步闡述了本地學生自殺個案的研究結果,並詳列了委員及各工作小組成員就「普及性」、「選擇性」及「針對性」三個支援層面所提出的多項建議措施。

最終報告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