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6-10-8 19:14 編輯
 讀德望學校中二的梁曉晴已學了朗誦4年,跨越無數困難,她謂朗誦讓她戒掉懶音,及建立自信。參加比賽即使輸了反而令自己上進。
朗誦因要具備眼神、表情,並同時背誦文字,可訓練孩子左右腦,資深朗誦老師胡黎曉茹(胡老師),教學生由朗誦中認識不同經典文學。胡老師大仔胡戩(20歲)就讀城大傳理系,現仍有參加演出。因自小受朗誦影響,初中已背《老子》、《大學》,習慣朗誦到考 DSE 中文科,也不用特別準備。女兒胡懿 (16 歲) 更衝出香港,去年在北京拿到中國語文朗讀大賽一等獎(賽事全國共有 60 萬人參加)。

胡老師是台灣人,但廣東話是自學,深明港童講母語時的弱點。
胡老師謂學朗誦最幫到孩子咬字和記性。
他們年幼時要很刻苦練習,每個故事要練上至少一百遍。朗誦是藝術,要下苦功才會見到收成;學朗誦的孩子有自信、吐字清晰;若由小學持續學習上去,由兒歌、童詩到中學朗誦古詩,慢慢會建立很好的文學修養和品格。

小學誦材多以動物、風景、生活自理及親情等兒歌及童詩為主,小朋友記性好,廣東話和普通話同時學也沒問題。
學粵誦先正音 她的 6 歲學生杜泯橋學了兩年朗誦,共參過了 18 次比賽,杜太謂囡囡學了兩個月已參加坊間朗誦比賽,當拿了獎後便很投入學習,囡囡每天只練習 10 分鐘。
開始時 4 堂學一首詩,現在一堂可以學兩三首。一年內已學過《弟子規》選段、謎語、繞口令、古詩及兒歌。老師會逐隻字的咬音例如『我』、『你』要有鼻音;讀『光』字嘴要圓、不可讀成『江』。,雖然是單對單及要上一小時,也要不斷重複學同一首詩,但她很有滿足感,不會不耐煩。
胡老師補充,朗誦與聲樂一樣可以帶觀眾進入故事意境。
小朋友讀 K2 若吐字清晰,已可以開始學習。小朋友記性好,普通話和廣東話可以同時學,後者雖然是母語,但也要逐隻字教正音。咬字不準,出去比賽一定扣分;而聲音哄亮、本身有表演慾的孩子會較有優勢。但一路學下去,害羞性格也可以慢慢改變過來。
其學生在多年的學校朗誦節中拿過無數前三名,當中不少是因學習朗誦在中小學面試中發揮好水準。她贊成學生出去比賽,測試自己的信心。

6 歲 (左一) 的杜泯橋學了兩年朗誦,參過了 18 次比賽,杜太謂囡囡學了兩個月已參加坊間朗誦比賽,當拿了獎後便很投入學習。
5 歲比賽較適宜 學校朗誦節規定 5 歲才可參與,但坊間有些比賽也接受 1 歲幼童參加,由父母陪同就可。
其實 1 歲太小,即使有家長陪同,出去比賽仍是折磨孩子。我最細的學生起碼 3歲,說話清晰才會收,並要家長陪伴上課,大人也要知道子女學了甚麼。

童星楊鎧凝也是胡老師學生。楊太謂發現廣東話朗誦同樣要花時間學正音,而女兒也很享受學習過程,並在去年學校朗誦節拿到粵語詩歌獨誦季軍。
以下是胡老師推介認受性高的比賽 亞洲學生音樂朗誦比賽
主辦︰亞洲學生音樂朗誦協會
比賽日期︰12月底 香港學校朗誦節比賽
主辦︰香港學校音樂及朗誦協會
比賽日期︰11月21日至12月20日 中國青少年(香港)才藝比賽
主辦︰中國青少年文化藝術交流協會
比賽日期︰10月22日-11月6日 聖經朗誦節漢語聖經協會
主辦︰漢語聖經協會
比賽日期︰2017年2月 全港中小學普通話演講比賽
主辦︰新市鎮文化教育協會
比賽日期︰2017年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