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3 小時
- 最後登錄
- 19-10-2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7543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4-2-13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3777
- 主題
- 3291
- 精華
- 0
- 積分
- 11320
- UID
- 1446055
  
|
初中中史「古今並重」 首份諮詢稿月底出爐
2016-09-13教育
初中中史科首份諮詢稿即將出爐,有資深教師憂慮新增香港史內容,或受政治衝擊。
(星島日報報道)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首份修訂稿原定去年十一月推出,但卻一直延後,據悉諮詢稿將於本月底正式出爐,內容將沿用「古今並重」原則,把古代史部分濃縮,除大幅增加近代史課時外,亦在不同朝代加入香港史內容。有資深中史科教師認同修訂方向,但憂慮外界把課程修訂政治化,尤其在中史框架下討論香港史,或激起「本土派」政治反彈。
據悉,初中中史科與歷史科(世史)的「第一次諮詢稿」,將於本月底提交課程發展議會拍板,當局將於本月二十八日及二十九日,分別舉行教師諮詢會公布詳情。新修訂的中史科課程諮詢稿,將貫徹「古今並重」的修訂方向,把歷朝發展劃分為九個「歷史時期」,中一為史前至隋唐的「中國古代史」、中二是宋至清朝的「中國近世史」,中三是涵蓋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近現代史」。
修訂後課程將新增香港史課題,以編年史方式,與歷朝發展作對照介紹,例如在秦漢部分,學生須了解秦開發嶺南,香港自此納入中國版圖。消息指新課程更強調不同時代的中港互動,比如介紹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如何影響本港,課程大綱有概括性描述,教科書亦可詳細敍述「六四事件」、「六七暴動」等爭議事件,供師生了解,課程將涵蓋至二千年後的當代中國發展,課程亦同時融合軍事、藝術、交通及宗教等文化史課題。
沿用二十年的中史科課程修訂一波三折,當局原定去年底公布諮詢稿,突然「變陣」改為先爭取前線教師認同修訂方向。據悉,當局過去半年在各區與教師進行聚焦小組,解釋修訂方向及微調內容,亦刻意避開立法會換屆選舉,以免課程修訂被政治炒作。
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鄧飛稱認同中史科修訂方向,但不排除在中史框架下討論香港史,可能掀起政治衝擊,「可能刺激到『本土派』的情緒,但教學上把香港史放在中史是正確的,即使一八四一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也難扭曲地說是脫離中國的影響。」香港中史教師會會長李偉雄亦期望,外界不宜政治解讀課程修訂,而考慮到現有課程存在問題,「近幾年學生學中史的興趣愈來愈少,若然不變,難以吸引學生到高中繼續選修。」
鄧飛與李偉雄均期望修訂後的中史科課程,改變以往偏重治亂興衰,拉近學生對歷史的距離感,有助他們全面認識歷史,提升學習興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