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學雜談 甚麼理論比較靠譜?一個迷信科學的人的想法。 ...
查看: 3119|回覆: 26
go

甚麼理論比較靠譜?一個迷信科學的人的想法。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12094
1#
發表於 16-2-11 17:4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過去在十多年來,我偶爾就會碰到類似以下的情景:

「孩子最好多讚賞。」

「不!我怕多讚賞她會自滿,會不思進取。」

「專家大量研究結果指出讚賞對培養孩子非常有幫助。」

「專家的話那可作準?」

「我女兒就是天天讚賞下長大的,不錯吧?」

「你走運了,生了一個可以讚賞也會努力的孩子,普通的就絕對不行了。」

從面部表情看,我在這些人心目中,有兩個評語:

1. 迷信科學。
2. 企圖用一個單一例子去証明一個非常複雜的理論。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六十年代,當我還是小孩一個名時,從收音機中得知,專家研究所得,吸煙危害健康。當時,我爸爸以及一些鄰居都認為專家的話不可信,吸煙怎會危害健康呢?

這事只是一個起點,其後,專家說體罰不好,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些研究極端錯誤;專家說,多吃肥膩的東西危害健康,我爸爸認為營養學家只不過是一班吃飽飯不知做甚麼的人,搞出來的無聊理論,完全不可信。這樣的事,多得很。

我當時很疑惑,爸爸從小就希望我努力讀書,日後可以「高中畢業」。如果我能在會考合格,爸爸就會覺得願望達成;如果我能夠考進大學,爸爸就會喜出望外;但如果我更上一層樓,日後成為一個學者,研究出來的結論很可能被爸爸認為一錢不值。

我很疑惑,為甚麼那麼多人不相信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吸煙危害健康,多吃肥膩的東西危害健康,現在基本上無人不信。

現在越來越少人將體罰為主要教育工具了,就算是體罰也只會是輕一點的體罰。這樣輕的體罰,對幾十年前的家長來說,是放縱。從趨勢上看,幾十年後體罰有能會變成歷史陳跡,再沒有先進社會家長採用的管教工具。

幾十年前,無論我爸爸、鄰居、親友們怎樣評擊專家的研究成果,絕大部分的專家結論,都慢慢成為我們今天日常生活的指引。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上星期看到明報一篇文章談及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講到一點很有趣的事,蘇格拉底被認為是希臘最聰明最有知識的人。但他自己卻認為,自己成功的秘訣是「自己知道自己太多東西不懂」,不像普通人一樣,將一些自己根本不懂的東西當作是懂。肯去探求不懂的事而矣。

回到先前所講的命題: 「孩子要不要多讚賞?」

很多朋友從理論中得出一個結論:「多讚賞孩子會自滿,結果是不思進取。」

多讚賞,自然有可能令孩子會自滿,結果是不思進取。但多讚賞可令孩子愉快、有自信,也有可能因此而努力上進。從理論看,多讚賞有正面功能,也有負面功能,正正負負間,總體來說是正面,還是負面就很難說得準了。唯一可以解決的是「客觀地」觀察「大量」個案才可以有一個靠譜的結論。

我無知,我所見的個案太少,不足以斷定多讚賞是好還是壞。況且,我的觀察怎及得上社會科學家所做的研究?社會科學家用比我們客觀得多的研究方法,去觀察比我們大得多的樣本,渺小的我怎去否定這樣的結果呢?我只有一個孩子,一個我極端疼愛的孩子,怎可能不用最靠譜的方法去將她培養成材呢?

迷信科學!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中國有幾千歷史,我認為中國人非常聰明,所締做出來的文化,在世界歷史上無數文化體系中,考第二,足以令炎黃子孫自豪。

自古以至鴉片戰爭,中國人習慣被外國學習。歷史上,無論五胡亂華、遼、金、蒙古人、滿州人,要入主中國便無可避免地漢化,因為只有漢化才有可能統治這個人口大國。在長久的發展中,中國人體會到一點,論武裝力量,漢人未必最強,但中國文化,比起周邊國家高得多,他們不能不學習我們。

不過,到了鴉片戰爭,一切都改觀了:中國終於碰到敵手,世界排名第二,裁在世界排名第一手上,而且是徹底的失敗。破題兒第一遭,中國不得不向高於自己的文化學習。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事事認真追根究底是極其是困難的,而且是不必要的。因此,所有文化都只會大膽地假設,不會小心地求證,連世界歷史上第二優秀的中華文化也如是。

太陽在日間不見了,會不會是天狗想去偷吃?

天上有掃帚星,是災劫?

到廟宇求些香爐灰,沖水喝了可治百病?

中國人(甚至絕大部分民族)是這樣的,從秦朝到清朝,科技文化沒有甚麼明顯的進步。比如說武器的製造,當長期打仗時,會出產天才,使兵器的製造技術大幅改良,但當天下承平,天才死去後,技術便失傳,再有戰爭,兵器的製造技術就要重新來過。

偏偏有一個愚蠢的西歐民族,事事必經反復驗證才會相信。而且反覆驗證的結果,會用詳細的、容易理解的方法寫出。這樣的態度,這樣的做法,開始時社會進步得很慢,但每進一步,幾乎都不會後退,十年、二十年、一百年,累積起來的進步就天下無敵,在十九世紀宰制天下了。

對於西歐近代的進步,以下的一段talk show 極之精采,我這個迷信科學的人細看了幾次:

《罗辑思维 你怎么还信中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DGBtuL_RDA


當中講述歐洲人怎樣用現代科學方法,將傳統歐洲醫學徹底地擊潰:

傳統歐洲醫學理論基礎,可以叫做「四行」說吧。認為世界由氣水火土構成,人體由血、淋巴、黑膽汁、黃膽汁四種體液構成。疾病的成因是四種體液和四種外部物質不協調而成,要治病,就要使之協調。從理論推出,一種流行歐洲的治病方法是放血治療法,很多醫生相信,有很多病,只要大量放血,就可治愈。這種流行超過兩千年的醫療方法,其實從來沒有任何人驗證過,醫生們只是從理論上出發,就斷定可以治病。

到十八世紀才有人用科學方法去驗證這種方法,辦法極之簡單,用小學生也懂的分組檢驗法就成:在同一次瘟疫下,將用放血治療法的醫院為一組,不用此方法為第二組,比較一下兩組的成效就成。結果很明顯,放血治療法的醫院死亡率遠高於其他。此後,反覆實驗都證實此點,結果,放血治療法這種只會殺人,不能救人的治療法在十九世紀便退出歷史舞台了。

在醫學裡,科學的方法是「隨機大樣本分組雙盲檢定法」,詳情不講了,歐洲醫生用這種方法,漸漸將傳統醫學去蕪傳菁,通過測試的,可以保留,過不了的,淘汰。傳統歐洲醫學,只能將歐洲人平均壽命,由三十幾歲提升到三十幾歲,和非洲巫醫的表現沒有明顯分別。但現在醫學以及其倡導的衛生生活,卻使歐洲人平均壽命由三十幾歲提升到七十幾歲。

中醫又如何?

中醫的理論基礎是陰陽五行學說,而幾乎所有醫學處方都未曾通過「隨機大樣本分組雙盲檢定法」,所以我這個迷信科學的人,自然對其療效存疑。

從宏觀看,中醫對中國人壽命的延長,也像歐洲傳統醫學,也是從平均三十幾歲提升到三十幾歲,也和非洲的巫醫表現相近。

一項有趣的統計,由秦朝開始,到鴉片戰爭,中國正統朝代的皇帝,雖然不少死於非命,但由於獲得最佳的生活待遇,最優良醫護料理,理應出現不少長命的人。然而,可憐兮兮的,活得超過古來稀的七十歲的,也只有六人:漢武帝、梁武帝、武則天、唐玄宗、元順帝、乾隆皇。

總之,迷信科學的人的思路就是這樣,但凡屬於科學範疇的東西,未經過科學方法檢定,就必定存疑,那怕是大家相信了幾千年的東西。這樣迷信的人,無可救藥。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我在EK推介了很多教育方法,重要的有:

1. 不打少罵少哦
2. 多欣賞多讚賞多鼓勵
3. 大量閱讀中英文書
4. 不要多做課外練習
5. 除了閱讀外,不要害怕輸在起跑線上
6. 要讓孩子多玩樂多休息
7. 要著重親子關係

以上七點,每點都是無數社會科學家,投入無數資源,用最客觀的方法,觀察過無數的樣本得出的結論。這樣寶貴的經驗,不去應用,是否暴殄天物?

未經過科學方法檢視過的「棒下出孝兒」靠譜還是經過科學方法檢定過的「體罰只有壞處,並無好處」?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當我女兒還小的時候,大部分親友都不看好她的學業成績,因為她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先天上,她被人覺得比較笨、而且只好玩樂不愛學習。後天上,他那個迷信科學的爸爸十誡齊犯,只相信教育心理學家而不相信大家都奉為全科玉律的方法。

當我女兒入大學時,親友都認為我非常夠運,用這樣劣絀的方法教女,女兒也不被糟蹋掉,反而成績相當好。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我有個老友,和我性格十分接近,教仔方法和我相類似得很利害,教仔方法亦像是教科書似的,大量引入科學的方法去教仔,和普通家長很快不同。他的兒子,過了十一年多輕鬆愉快的學習生活,最近見報了,被劍橋有條件取錄了。

在EK,十年前有幾個非常鼓吹閱讀的,是四個爸爸及兩個媽媽(shadeslayer, stjoboldboy, eviepa, 聰明仔爸,judy, mattsmum )。這六鼓吹閱讀的,都是大量採用心理學家的研究結論,所以我一向都看好這批子女。到今天,結果也和我當初的估計一樣。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一個例子可否推翻大家所相信的?

經大量研究,專家認為 不打少罵少哦,多欣賞多讚賞多鼓勵最能培養出乖孩子。我跟著做,最後我獲得專家應許的結果。專家當然不可信,我的成功,當然是女兒先天的能力。

經大量研究,專家認為不要多做課外練習,大量閱讀中英文書是最好的方法。我跟著做,最後我獲得專家應許的結果。不做練習中英數怎會好?我女兒中英數俱佳只是個異數。

經大量研究,專家認為,除了閱讀外,不要害怕輸在起跑線上,要讓孩子多玩樂多休息, 要著重親子關係。我跟著做,最後我獲得專家應許的結果。但不催谷,成績怎會好?成績不好,怎能入名校?不入名校,怎能成材?我女兒讀下等的中文中學也能入大學,只是運氣使然。



點評

王家爸爸  每個小朋友唔同  發表於 16-2-12 10:10
   16    0    0    0

Rank: 9Rank: 9Rank: 9


23677
2#
發表於 16-2-11 19:11 |只看該作者
eviepa, 佩服你有心有力繼續點化眾生!

只是不少家長相當重視play safe,在你提醒的重要7大點綱領上,再添加70多種附加值要求,結果是做到人都癲為止,服未?

Rank: 7Rank: 7Rank: 7


12094
3#
發表於 16-2-11 21:43 |只看該作者
annie40,

只要家長肯嚴格執行這七大綱領,我就會看好他們子女的成長。只要細心想一想,這七點原來是個緊箍咒。

只要奉行「不打少罵少哦」及「多欣賞多讚賞多鼓勵」的話,對子女的要求只能很低。假若要求過高,子女必定時常不達標,不達標時卻不能多罵,只能多讚,怎可能達到很高的要求?

只要奉行「不要多做課外練習」、「除了閱讀外,不要害怕輸在起跑線上」、「要讓孩子多玩樂多休息」及「要著重親子關係」這四個原則,怎可能安排過量的補習、補充練習、密麻麻的才藝班呢?

Rank: 8Rank: 8


19700
4#
發表於 16-2-11 22:50 |只看該作者

引用:annie40,只要家長肯嚴格執行這七大綱領,我

原帖由 eviepa 於 16-02-11 發表
annie40,

只要家長肯嚴格執行這七大綱領,我就會看好他們子女的成長。只要細心想一想,這七點原來是個緊箍 ...
對於那四個原則,我的看法是教育是以孩子為核心,而教育原則應以孩子為本位,而不是以父母為本位。因此那四個原則應改為:

1. 孩子應審視自己的學習上的強弱項,並做相應的練習以求不斷的改進。

2. 連閱讀在內,孩子都不應怕輸在起跑線上。做事要有計劃,不應急於去先行第一步。閱讀的主要定位應該是作為消閒的項目。

3. 孩子應學會如何善用時間,這樣就不愁缺少玩樂和休息的餘閒時間。

4. 孩子應重視自己的人際關係,尤其是自己的朋友。對於父母,不要怕和父母爭論,不要怕離開香港離開父母去追尋自己的理想。與家人的關係是不須刻意去著重的。



Rank: 7Rank: 7Rank: 7


12094
5#
發表於 16-2-11 23:0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6-2-11 23:16 編輯

//2. 連閱讀在內,孩子都不應怕輸在起跑線上。做事要有計劃,不應急於去先行第一步。閱讀的主要定位應該是作為消閒的項目。//

十一年來,這點都是我和你的分歧。

閱讀要細數的話,有很多功能:消閑、學習語文、尋求資訊、增進知識等等。

為何閱讀的主要目的就一定要是消閑?為何不可以是增進知識?不可以是學習語文?不可以是吸收資訊?

記得讀小學時,我大量閱讀各種書籍,目的主要是增進知識,這亦為自己打下了一個堅強的知識基礎。對我來說,閱讀歷史地理書籍會有趣味,但樂趣怎能與閱讀小說相提並論?我主要為了增進知識而讀書,為何不可?

這裡大部分的家長,盡力培養孩子閱讀興趣,主要目的是想孩子日後語文了得。我覺得完全無問題,怎樣也不明白你怎會覺得這種價值有問題?

語文重要不重要?非常重要!

知識量重不重要?非常重要!

消閑重不重要?我想,大部分家長會覺得,閱讀時只要不比做練習那麼沉悶,就足夠了。趣味只是吸引孩子閱讀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但有趣的是,想取得閱讀最佳效果,取得多少樂趣,是個關鍵。

從大量個案看,越早閱讀的孩子,越大機會喜歡上閱讀。因此,很多閱讀派都主張,閱讀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Rank: 8Rank: 8


19700
6#
發表於 16-2-11 23:19 |只看該作者

引用://2.+連閱讀在內,孩子都不應怕輸在起跑線上

原帖由 eviepa 於 16-02-11 發表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6-2-11 23:16 編輯

//2. 連閱讀在內,孩子都不應怕輸在起跑線上。做事要有計劃,不 ...
其實,我覺得四點都有分歧,而不單在閱讀方面。



Rank: 9Rank: 9Rank: 9


23677
7#
發表於 16-2-11 23:20 |只看該作者
完全同意這七大綱領的重要性。

只是能立志地貫切執行者不多,大部份是船頭驚鬼,船尾又驚賊,做少少,又跑去幹別的事,遇上點點挫折,又回來攪攪七大綱領,譲孩子感覺十分混亂,上一歩,退兩歩,結果是做多又錯多了,得不償失。

首重是家長們必須先有「信念」,對孩子長遠有益的,堅守之,有害的,避之則吉。

至於如何恰當讚賞,釋出合度信息,這些看似簡單的事,其實家長十分需要重新學習練習,因為這是中國家長的弱項,童年時我們並無機會接觸良好的示範,現在只能努力揣摩,補充「認知不足」的缺陷。

培養閱讀也有類似的先天不足的難度,因此需早日立志,然後摸索進行,這些不單止是送給孩子的禮物,還把這樣的教育示範,交付孩子,讓他們更能體會所見而輕鬆撫育下一代。

總的來說,教育是大大超于學術科的學習,家長做到所提七項,孩子已具備良好裝備來籌劃人生。

Rank: 7Rank: 7Rank: 7


12094
8#
發表於 16-2-11 23:28 |只看該作者
ChiChiPaPa,

認識你太久,如果人家說我是個理想主義者,你應該稱為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了。

我在這裡像個傳教士,將一套科學方法推介給尋常人士,並不及於老哥你。做你的子女是幸運的,有很大的自由度,不過你的一套,很難令尋常人士得益。

Rank: 7Rank: 7Rank: 7


12094
9#
發表於 16-2-11 23:46 |只看該作者

//至於如何恰當讚賞,釋出合度信息,這些看似簡單的事,其實家長十分需要重新學習練習,因為這是中國家長的弱項,童年時我們並無機會接觸良好的示範,現在只能努力揣摩,補充「認知不足」的缺陷。//

annie40

說的甚是,讚賞是中國家長的弱項。

我有一個方法,可能幫到大家,就是「要求低」。

年幼時的女兒,被認為是個較蠢、較缺乏上進心的孩子。我就以此為基準,每每有小許進步,達到普通孩子那麼好,我就已經樂上半天了。由於心底裡真心覺得這些進步是難能可貴的,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讚賞是無難度的。

及至女兒日益進步,我只將標準提升為普通學生,只要她所付出的,勝過一般學生,我就覺得是成功,自然又發自內心地稱讚了。

點評

annie40  累積每天一小步,便是非同小可了。  發表於 16-2-12 12:19

Rank: 9Rank: 9Rank: 9


23677
10#
發表於 16-2-11 23:50 |只看該作者
喜愛閱讀,是跟呼吸一般是很自然的事,不存在起跑線的遲早論。

汪洋書海,消閑娛樂,追求知識,好奇求證,心靈慰藉,哲理探究,學習,數理科研,進修而硬啃,好使學養更上層樓,早已無界無限,有求亦有不求,無為有為,共冶一爐。

強把閱讀歸論,不像內行人之語。

點評

October.  很同意,閲讀以隨心隨意爲依歸,興趣爲上。  發表於 16-2-12 11:26

Rank: 5Rank: 5


4454
11#
發表於 16-2-12 02:49 |只看該作者

引用:喜愛閱讀,是跟呼吸一般是很自然的事,不存

原帖由 annie40 於 16-02-11 發表
喜愛閱讀,是跟呼吸一般是很自然的事,不存在起跑線的遲早論。

汪洋書海,消閑娛樂,追求知識,好奇求證, ...
非常同意,愛上閱讀是因,其餘一切盡是果。至此境界,垂手可得,任意採摘,還值得去分門別類?有點多此一舉之嫌。



Rank: 7Rank: 7Rank: 7


12094
12#
發表於 16-2-12 09:41 |只看該作者
張五常父親死前對他說,全家子女,以他最聰明,做甚麼也可以闖出一番天地,然而,父親最敬重的,是有學問的人。於是,張五常後來便去美國留學,成為國際知名學者。

中華民族有一個非常尊重讀書人的傳統,這種態度,是中華民化長期興盛的重要原因。看看美國的華人,由於著重讀書,所以華人子弟,讀書成績比平均數為高,所以在那裡生活得不錯。

在EK芸芸眾多家長中,我對望子成龍的願望較低,最大的願望是女兒快快樂樂過一生,而不是出人頭地。然而,我充分理解望子成龍家長的心態,這也是健康的態度,只要不是過於催逼就可以。

在我看來,只要是自發的,為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讀書,是健康的心態。不應只認同一些為讀書而讀書的人。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13#
發表於 16-2-12 10:59 |只看該作者
2. 連閱讀在內,孩子都不應怕輸在起跑線上。做事要有計劃,不應急於去先行第一步。閱讀的主要定位應該是作為消閒的項目。


消閒只是閱讀一部份。閱讀最主要功用在於增癀見聞,吸收知識。

Rank: 8Rank: 8


15424
14#
發表於 16-2-12 11:38 |只看該作者
judy 發表於 16-2-12 10:59
消閒只是閱讀一部份。閱讀最主要功用在於增癀見聞,吸收知識。
我想起阿囡高中時,基本上英文老師無咩書好教了,就時不時上堂同同學睇英文報紙(知道佢地返家不會看),然后,要同學自選10個生字作文,強迫佢地活學活用,呢招功能性好高,對考試成績好有幫助。

點評

judy  阿大中六七都係咁,仲係陣年貨  發表於 16-2-12 12:41

Rank: 9Rank: 9Rank: 9


23677
15#
發表於 16-2-12 12:2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16-2-12 12:36 編輯

回覆 eviepa 的帖子

家長的願望是孩子快樂過一生,這個願望似乎也很不平凡呢。因為這些幾乎是大部份父母個人意願,不代表孩子的意願。
若果孩子很想出人頭地兼快樂又何如?

若果孩子不畏焦頭爛額,只要今生無悔又何如?

又或我不去找麻煩,麻煩卻自動找上門?結果又是否願望卑微就是最佳應對呢?
孩子的人生是屬於孩子,我們只好默默鼓勵,誘導和支持,選擇權始終是他們自己的。

今天看到精句是「情傷是一種修行」,噢, no pain, no gain.



Rank: 9Rank: 9Rank: 9


23677
16#
發表於 16-2-12 13:3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16-2-12 13:43 編輯

回覆 eviepa 的帖子

在我看來,只要是自發的,為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讀書,是健康的心態。不應只認同一些為讀書而讀書的人。xxxxxx


人類思想總是複雜性的,純優閑閱讀,興趣閱讀的,追求知識閱讀的,也許都會有意識或潛意識中,夾雜了「書中黃金屋,顏如玉」的追求,順其自然的隨心便是了,不須刻意分拆和分析是否健康心態。


當然無慾無求,心無旁騖的人,思路比較簡單清晰,更適合硏探深層次學術,這些學問不是「背負黃金屋枷鎖」的人所能理解感應和達成的。




Rank: 8Rank: 8


19700
17#
發表於 16-2-13 00:01 |只看該作者

引用:Quote:2.+連閱讀在內,孩子都不應怕輸在起跑

原帖由 judy 於 16-02-12 發表
消閒只是閱讀一部份。閱讀最主要功用在於增癀見聞,吸收知識。
我的兒女所閱讀的書籍以消閒為主。一般書局最暢銷的書籍都係小說等類別的消閒書,而不是增進知識的工具書。如果有一天我發覺兒女的課外閱讀選擇主要是為了增進知識或改善語文能力,我會提醒他們,的確我們生活在一個功利的社會,育兒講起跑線,返學講分數,返工講業績,但如果我們個人的精神生活,也被佔據,這真是大家想要的生活嗎?作為父母,我必然支持兒女閒來看些消閒書,看漫畫,發發夢,甚至寫下天馬行空的故事。



Rank: 5Rank: 5


1178
18#
發表於 16-2-13 00:17 |只看該作者

回覆:ChiChiPaPa 的帖子

我觉得小朋友看的书有趣就好,不一定是经典,能引起和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就是好书,特别是初小阶段  learn to read,可能真正到中学才开始 read to learn.  今晚女儿等我打球回来从9点钟静静的坐在那儿看 Tales of fourth grade nothing, 直到我回家还有几页没有看完,最后一定要看完才去睡觉。看完和我说好有趣,他弟弟把一只乌龟吞下肚了....。 初初阅读阶段,我还是觉得有趣,能吸引孩子愿意读下去就是好书



Rank: 5Rank: 5


4454
19#
發表於 16-2-13 02:09 |只看該作者

引用:Quote:原帖由+judy+於+16-02-12+發表消閒只

原帖由 ChiChiPaPa 於 16-02-13 發表
我的兒女所閱讀的書籍以消閒為主。一般書局最暢銷的書籍都係小說等類別的消閒書,而不是增進知識的工具書。 ...
自身經驗告訴我,孩子從fiction中獲得的知識絕不比non-fiction少,而流行小說之所以流行,正因能包含不同元素,才會流行,消閒中知識已不斷吸收。
缺乏消閒閱讀的孩子,因閱讀能力有限,也許小學階段還能將勤補拙,以後的,只能說句祝君好運。



Rank: 9Rank: 9Rank: 9


23677
20#
發表於 16-2-13 07:48 |只看該作者
隨著年𡻕經歷增長,卻又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將會把經典當作流行小說來閱讀才有滿足,經典和知識書籍,也就是非常好的消閑讀物了。

這些經典,就是經歷千百年歷史時間而依然留下的好書,當年部份也是流行閑書而已。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