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對準「中史厭懼症」下藥(星島社論)
發新帖
查看: 403|回覆: 0
go

對準「中史厭懼症」下藥(星島社論)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258
1#
發表於 15-11-25 15:4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教育局諮詢中史教師對修訂課程的意見,現行中史初中課程綱要是在十八年前定立,教學偏重古代治亂興衰,學生死記硬背大量資料,卻無法活化成與今天自己生活相關的知識,培養不到鑒古知今的能力,升上高中後紛紛放棄選修中史,很值得教育界利用今次修訂課程的機會,對症下藥。

  現時超過八成學校在初中有獨立中史科,但是到高中變成選修科後,即有大量學生放棄。新高中課程實施以來,選修中史的學生比例一直不高,最近三年止跌回穩至一成三,就算文憑試奪得五級或以上成績的中史考生比例比地理高,仍然有較多學生選修地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少學生在初中學習中史的經驗並不愉快,患上「中史厭懼症」,升上高中即紛紛「逃離苦海」。

  
增近代史比例感受切身

  讀歷史首先要認識事實,否則對歷史事件的認識、評價和立論就會輕浮偏頗。初中作為入門,要學好基本功,難免要記很多史料,這些史料未必即時派上用場,不少學生因而覺得中史是枯燥乏味又不實用的「苦差」學科。

  為免學生產生這種觀感,提升學生對中史的興趣,令學生覺得所學資料並非「與己無關」,除了靠活潑的教學手法,課程內容亦非常重要,就是如何拉近史料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覺得有切身關係,投入感情,也覺有趣。

  現時學生學習中史的經驗,卻往往與此背道而馳,課程「詳遠略近」,對於久遠的史料教得比較細緻,來到近代反而「大而化之」,甚至因為花了太多時間去教古代史,到近代史出現囫圇吞棗的局面。偏偏近代史是最能夠提升學生興趣的部分,讓學生看到自己所處社會和國家如何演變到今天的狀況,產生深刻的切身感受。

  當局考慮增加近代史和香港史的課程內容,由於課時所限,古代史方面難免有所濃縮,只要取其精華得法,不等如部分人士所批評的「數典忘祖」,反而有助學生把歷史上發生的事與今天的生活環境串連起來,了解現時社會和政治運作的深層背景,並且從其歷史發展中吸取教訓,做到以史為鑒的目標。

  
偏重史實陳述知識為本

  由於近代史和香港史有部分內容爭議性較大,例如國共之爭、文化大革命、香港六七暴動、六四事件等,部分教材和老師輕輕帶過,省得麻煩,其實可以參考通識科,不迴避爭議,但是要求對史實有基本認識,以知識為本,至於如何闡釋,則不強求學生認同某一種立場。

  當局須避免給中史科賦以提高學生愛國意識的目的,否則課程改革會引起新一輪的政治爭議,節外生枝,對推行中史科反而不利。

  任何人對自己生長和長期生活的地方,都應該有基本的認識,香港人學中史,和美國人學美國史一樣天經地義,只要教學偏重陳述事實而非灌輸立場,就不應該視為「洗腦」,政府不應該畏首畏尾,令學生對本身歷史的認識遺下重要空白。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