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11-6
- 國民生產力
- 3652
- 附加生產力
- 46073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12
- 主題
- 12609
- 精華
- 0
- 積分
- 77537
- UID
- 168291
   
|

(相片來源: iStock)
WhatsApp群組令人又愛又恨,有港媽原以為加入WhatsApp家長群組有助了解學校動向,惟部分人只想借平台曬命,既騷鑽戒又明爭暗鬥子女成績,嚇得有家長要退出群組。有家長會指,開群組前需表明討論範圍,免偏離主題造成滋擾。
子女入學後,不少人會加入家長群組互通消息,有港媽指,曾加入女兒讀PN班的家長群組,誰料群組是非沒完沒了。
有個A家長又話B家長個小朋友有病都畀佢返學……有啲設計比賽,有人開心share作品,跟着有人抄襲反而攞獎,又起風波!
討論不分晝夜,信息在三更半夜仍響個不停。事主忍受不了是非,最後退出群組。
信息過多變滋擾
帖文引起部分家長有同感,指這些群組充斥不少「曬命族」,形容「老公送隻鑽石戒指仔都擺上group講」、「連(仔女)寫字有幾多個印都講」,無視其他人感受。
或有家長每日將功課表拍照轉載至群組,隨後便有數十個讚好信息,形容非常擾民。甚至家長在群組推銷產品,令群組變直銷平台!
灣仔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顧羅素君指,開群組前應說明宗旨及討論範圍,例如環繞功課及學校要事,若談其他話題,則另設聯誼群組。
試過開群組講明談會務,有人連自己何時落機、歎自助餐均圖文分享,引來連串讚好,非常滋擾,亦有礙其他人看重要信息。
雙職父母為「攞料」
顧續指,部分雙職父母平日多靠外傭照顧子女,較少時間接觸學校事務,故想透過入組「攞料」。
譬如知道哪間補習社較有信譽、試題練習較好等,即使群組較煩擾,也會加入。
基督教協基會屯門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社工李美英指,部分家長知道這些媽媽群組「人多是非多、存有利益衝突」,即使其他人邀請加入,部分人也會有所忌諱。但她建議若要離開群組,也要客氣交代理由,
例如說未必可經常check信息及回覆,如果有事討論,歡迎個別WhatsApp。
她提醒,切忌突然消失,否則容易惹揣測及誤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