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5-18
- 國民生產力
- 3564
- 附加生產力
- 4580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720
- 主題
- 12585
- 精華
- 0
- 積分
- 77091
- UID
- 168291
   
|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5-9-25 16:52 編輯
(星島日報報道)俗稱「尖子獎學金」的香港卓越獎學金計畫,新一屆即日起接受申請。獎學金除了資助最多每年二十五萬元獎學金,更獲政府授予「香港尖子」頭銜,每屆最多一百個名額。有教育界人士認為「香港尖子」頭銜,過分強調精英主義,建議仿效其他知名獎學金做法,改稱為中性的「香港學人」。
教育局昨宣布第二屆香港卓越獎學金計畫接受申請,得獎者除了每年最多二十五萬元獎學金,以及最多二十萬元助學金外,當局首次在新聞稿提到得獎學生獲授「香港尖子」(Hong Kong Scholars)的榮譽,強調「得獎者從中所得到的榮譽和表揚」是計畫的價值之一。
翻查首屆尖子獎學金接受申請的新聞稿及報名簡章,均未提及「香港尖子」頭銜,直到上月底特首梁振英主持首屆頒獎禮,「香港尖子」頭銜始首度曝光。現時政府提供獎學金多不設名銜,即使是資助研究生到海外知名大學深造,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研究生獎學金,得獎者雖可被稱為「尤德爵士學人」(Sir Edward. Youde Fellow),但名銜並不普遍。學術界最著名的獎學金頭銜,是逾百年歷史的羅德獎學金,獲獎研究生被稱為「羅德學人」(Rhodes Scholars)。
香港中學校長會主席李雪英認為,「香港尖子」頭銜與教育理念不符,名稱值得商榷,「這樣冠名反映當局的價值取向,得獎者經過高度篩選,甚至是尖子中的尖子,有很強烈的精英主義,尤其偏重學術成就,但社會不是鼓勵多元,學生各自發展個人潛力,各擅所長嗎?」她指教育界早有質疑獎學金只是錦上添花,期望當局仿照其他國際獎學金做法,把「香港尖子」的中文頭銜改為「香港學人」,相信較為恰當。
另外,本報早前報道卓越獎學金計畫申請人,來自基層家庭的學生王影琳,因文憑試成績未達劍橋大學法律系有條件取錄要求,令申請獎學金受阻。她昨向本報證實,日前已獲劍橋大學酌情取錄,並獲教育局再安排面試,最終成功獲批獎學金,得以赴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