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3 小時
- 最後登錄
- 19-10-2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7543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4-2-13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3777
- 主題
- 3291
- 精華
- 0
- 積分
- 11320
- UID
- 1446055
  
|
中三女生發明熒光棒檢驗食油
2015-07-22
(星島日報報道)科技對改善人類生活與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一年一度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將於下月舉行,本港今年派出十六支代表隊伍參賽,數目為歷屆之冠。當中有學生用熒光棒檢驗食油品質,品質愈高熒光棒愈光;又有學生自行編寫程式檢測基因組合的突變基因與癌症關係,成效較傳統方法更顯著。
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科學創意中心昨展示各學生的科創作品,中心總監黃金耀表示,本港今年派出二十一位學生組成十六支隊伍參賽,八月底代表香港出戰第三十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參賽作品數量創歷年新高,主辦單位將於賽後安排一連串文化交流活動。
荔景天主教中學中三生李樂程(Ivy)發明的「健康食油熒光測定法」,利用熒光棒快速檢測地溝油的品質,較傳統感官及理化檢驗快。她表示,食油含有抗氧化物,可使食油延緩劣變,近年「地溝油」事件襲港,市民開始關注食油與健康問題,遂研究有關快速測試。
她的研究首先收集經烹炸過的食油,再用數千枝熒光棒反覆測試,發現熒光棒裏的雙氧水可以消耗抗氧化物,「食油經高溫烹煮後會消耗抗氧化物,加速食油變壞,因此食油含有抗氧化物愈多品質愈高,食油品質愈高熒光棒便愈光。」
新發明減低成本之餘,更可讓大眾即席檢驗,Ivy表示,「每枝熒光棒成本低至五角,普羅大眾可隨時於家中進行檢測,希望日後能以應用程式代替電子測光表觀察熒光液亮度變化,進一步降低成本。」作品在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勇奪二等獎,下月將與來自全國逾三十個省市的科創新星一較高下。
此外,香港國際學校十年級學生朱定文憑自創的電腦程式,勇奪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全場總冠軍。
他表示,針對基因突變的研究多不勝數,但有感傳統統計研究方法效率較低,因此著手設計更有效的統計模型,可減少逾一半樣本規模,大大提高檢測基因突變的效率。
朱定文坦言,雖然自己擅長編寫程式,但過程中承受不少壓力,「編程涉及系統的複雜性及相容度,因此花費兩年時間才研發最終版本。」他預料模型未來可望應用於發現新的基因變異對疾病例如大腸癌、前列腺癌等的關連。
黃金耀表示,對獲獎抱有信心,又認為本地科創人才前途無可限量,曾有學生作品成功申請專利,「若政府和業界更積極參與研究及發展,可讓更多青少年迸發科研潛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