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10-24
- 國民生產力
- 3644
- 附加生產力
- 46064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10
- 主題
- 12608
- 精華
- 0
- 積分
- 77518
- UID
- 168291
   
|
今年中學會考放榜,又有不小5星星出現,對於經濟條件不足的同學,考上香港的大學,的確需要點運氣和努力,現在香港似乎出現了兩類中學考試,一類是lB即國際文憑試,另一類是DSE中學文憑試,lB的舞台國際化,與世界各地尖子競爭,而DSE是香港同學的比併,我相信兩者精英分別不大,不過我相信未來lB課程比DSE更受歡迎,本地大學接受非聯招學生愈來愈多,其中很多是lB尖子,而這些尖子的英語能力比較強,因為國際學校多參加 lB 課程,於是倒過頭來中文中學更被擠壓,而英文中學也要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與國際接軌。
很多人認為非聯招生剝奪了聯招生的機會,但其實大家都是香港人,而lB課程訓練學生的世界觀實在比DSE的更寬更廣,而教授方法又較具趣味性,我以為本地學校應該向lB學習提升同學對學問的興趣而非補習搶分數。
以下是lB課程的中心理念:「國際文憑組織的使命宣言是:培養勤學好問、知識淵博、富有愛心的年輕人,他們通過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為開創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貢獻力量。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國際文憑組織與眾多的學校、政府以及其他國際組織進行合作,開發出一系列具有挑戰性的國際教育項目和嚴格的評估制度。這些項目鼓勵世界各地的學生成長為既積極進取又富有同情心的終身學習者,他們理解儘管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差異,但他人的意見也可能是正確的。」
多元化學習讓學生跳出分數的牢房,而港生的校本評核試更是不讓人好過又沒有效果的額外負擔,恭喜狀元之餘還要多關心其他學生,現在教育的弊端在培養考試專家,否則出不了那麼多補習天王,教育應該是一次漫長的旅程,其目的不在分數,而在性格培養,對學習的好奇,擁抱社會,問問我們辦教育的專業人才,他是否有上述心志?還是分數、分數、分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