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11-11
- 國民生產力
- 3676
- 附加生產力
- 46076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13
- 主題
- 12609
- 精華
- 0
- 積分
- 77565
- UID
- 168291
   
|
 
每年小一放榜,總讓人看得膽顫心驚。子女獲派第一志願,媽媽受訪時往往眉飛色舞,喜極而泣;被派往第十二志願、甚至不在挑選名單內的學校,流下的就是傷心的眼淚。這一喜一悲對比,跟小朋友的能力並無直接關係,大抽獎下中獎與否,主要還是靠運氣。
明明無關乎「叻與唔叻」,但因爸媽們的歇斯底里,連帶小朋友也受了感染,派得不好的,感覺自己就是次人一等。整個小學生涯,就因為在起跑點的錯誤理解而變得鬱鬱不得志。失了信心、打擊了學習興趣,這比學校本身到底好與不好,更影響孩子往後人生。
想當年大帝A剛入幼稚園,跟大部份家長一樣,外子和我都為孩子應報考甚麼小學費煞思量。因為想不透,決定先搬往名校林立的九龍塘,以為無論如何可以靠大抽獎作最後保障。思前想後,還是覺得主流教育的升學安排有點不人道,對孩子的壓力也太大,於是乎才「中途出家」轉讀國際學校。
純粹想看看自己運氣有多好,大帝A還是參與了大抽獎。結果呢?證實我家並沒有令人羨慕的好運氣,派了第十志願。坦白說,若非中途轉制,孩子在命運安排下要入讀一間完全陌生的學校,我會否成為新聞鏡頭前歇斯底里的一員?
所以呢,若家中經濟能力許可,可考慮選擇非主流學校。不是逃避競爭,人生畢竟是不斷的奮鬥,但在小學階段,可以的話,情願他們把心思都放在吃喝玩樂上,「叻與唔叻」,還是遲一點才算吧。
Jenny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