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3 小時
- 最後登錄
- 19-10-2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7543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4-2-13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3777
- 主題
- 3291
- 精華
- 0
- 積分
- 11320
- UID
- 1446055
  
|
教院研健康魚糧 減魚類體內毒素
2015-02-02
(星島日報報道)地球污染問題嚴重,即使維持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在生活環境中仍有可能接觸到有毒物質,例如食用水銀超標的魚類,影響健康;有見及此,香港教育學院科學與環境學系講座教授黃銘洪的研究團隊,利用廚餘及中藥研發魚糧,經實驗證明後發現魚類食用這種魚糧,體內水銀、殺蟲劑含量較低,市民可更放心食用。
近年在經濟發展蓬勃的地方,不時發現附近會出現環境污染問題,魚類在帶有污染物的河流中生存,或被餵飼含有機化合物的魚糧,令體內含有不少污染物,如早年本港曾驗出淡水魚含致癌物質孔雀石綠,不時亦會聽到魚類體內的水銀含量超標,若人體攝取過量水銀,將影響健康,孕婦攝取太多水銀亦會影響胎兒智力。
一直研究環境中各種污染的香港教育學院科學與環境學系講座教授黃銘洪表示,過往不同時段的研究,均發現養魚使用的飼料,是魚類受污染的來源之一,為解決這個問題,黃銘洪及其研究團隊獲環保署的環境保育基金撥款二百萬元作研究,花約四年時間成功利用中藥、廚餘等製成魚糧餵飼淡水魚如鯇魚及鯉魚等,結果發現食用此類魚糧的魚類,體內的水銀、殺蟲劑含量較低,人體食用這些體內污染物較少的魚類,可減低對健康影響。
黃銘洪表示,廚餘是世上較富有地區面對的一個難題,香港亦不例外,政府亦正尋求有更好的方法處理廚餘,「在魚糧加入廚餘可減少堆填區的負荷」,協助研究的博士生文裕邦表示,他們研發的魚糧,主要加入穀物類或肉類的廚餘,為了使魚類繼續生長,亦會加入魚粉以提供足夠的蛋白質,「但魚粉是污染物的來源,因此研究的魚糧較商業魚糧少用一半至三分之二魚粉,但經測試後,兩種魚同樣有百分之三十的蛋白質,證明魚糧亦提供足夠營養。」
黃銘洪指,團隊得到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兼中醫藥臨牀部主任卞兆祥協助,將黃連等中藥加入魚糧中,可幫助魚類在成長期間預防疾病,「鯇魚幼期時腸道容易受感染,將中藥加入魚糧在幼期時餵飼,能提高魚類的免疫力,減少受感染的機會。」
他續指,研發出來魚糧成本亦較低,「一般商業用魚糧約十元一公斤,但以一一及一二年研發時的價格計算,利用廚餘和中藥研發的魚糧僅需六元一公斤。」
他表示,其團隊下一步將研發肉食性魚類的魚糧,希望減低魚類體內的污染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