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吳克儉﹕本地史可增學中史興趣
發新帖
查看: 1521|回覆: 3
go

吳克儉﹕本地史可增學中史興趣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222
1#
發表於 15-1-2 09:1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明報專訊】早前有報道指教育局計劃在初中合併中西史,並加入香港本地史,教育局長吳克儉昨在網誌撰文,再次澄清「絕對沒有計劃以中西史合併形式取代傳統中史科」;亦指「增加香港史會導致港獨意識抬頭」的說法是偏見,他認為為增加學生學習中史的興趣,增加香港史是值得探討的方向。

吳克儉昨在教育局網頁「局中人語」專欄以〈「中國歷史教育」的事實與偏見〉為題撰文,他在文中指出現時社會有多個對中史科的偏見及誤解,包括誤會「教育局計劃在初中合併中西史」、存有「教育改革取消了中史獨立必修科的地位」及「在中史科增加香港史會導致港獨意識抬頭」等偏見。

強調香港史不會是獨立科目

就加入香港史的說法,吳未有否認。他形容香港是中國一部分,不少中史事件均與香港關係密切,故為增加學生學習中史的興趣,「在中史課程中加強與學生切身的關聯,是值得探討的方向」。他亦強調,香港史不是、也不會是獨立科目,認為每一個香港學生都應透過中史「讀之、重之,然後再反思」。

吳表示,政府在2001年已把中史列為初中必修課程,而且必須佔課時約5%(約每周兩課),以加強中史教育,故認為「教改取消中史獨立必修科地位」是誤解。

至於中西史合併的傳言,吳澄清教育局會繼續確立中史為獨立科目的政策方針,絕無計劃以中西史合併取代中史科,他亦指88%中學在初中以獨立科形式教授中史;4%以中史為主軸,結合世界史事件為內容;另外8%開設專題形式的綜合中國歷史課程。他認為局方有規定課時,故不會因教授模式不同而少學了中史,應容許不同模式繼續累積經驗。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222
2#
發表於 15-1-2 09:15 |只看該作者
局中人語


「中國歷史教育」的事實與偏見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蘊含着數千年中華文化的瑰寶,也記載了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復興,與我們息息相關。古語有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要以史為鏡,我們便能汲取先賢的成功經驗;只要引以為戒,我們便可避免重蹈覆轍。

特區政府十分重視中史教育,在課程、教材及教學活動等各方面持續進行優化,決心毋庸置疑。要學好歷史,最重要就是尋求真相。可惜坊間仍有個別人士對教育局的工作存有不少誤解與偏見,值得我在此詳細說清事實,以正視聽:

偏見:教育改革取消了中史獨立必修科的地位?

事實是特區政府在二○○一年已把中史列為初中必修課程,而且必須佔課時約5%(即約每周兩課),以加強中史教育。在此之前,中史在初中從來都不是必修科目,職業先修及工業學校都沒有中史科。教育局亦提供了中史科課程指引,規範教學的內容。

現時,88%中學在初中以獨立科形式教授中史;4%以中史為主軸,結合世界史事件為內容;另外8%開設專題形式的綜合中國歷史課程。雖然學校各適其適,但初中學生都必修中史,而且有規定的課時,不會因為教授模式的不同而少學了中史。

而因應高中課程的特性,中史在教改前後都是高中的選修科,地位沒有改變。

誤解:教育局計劃在初中合併中西史?

事實是教育局會繼續確立中史為獨立科目的政策方針。教育局絕對沒有計劃以中西史合併形式取代傳統中史科的地位。

正如先前所述,少部分中學正嘗試在初中以不同的課程模式教授中史,我認為只要他們的目標是在初中積極推動中史教育,而且條件許可,我們應該容許這些模式繼續累積經驗。

偏見:近年高中修讀中史科學生人數下降是因為特區政府不重視中史教育?

近年新高中中史科學生人數的下調,主要反映整體中學人口持續下降,中史考生佔整體考生比例其實無大變化,而且約有90%的中學都有在高中開設中國歷史科。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香港中學文憑試作為大學入學試,中史考生人數事實較舊制多。在二○一五年文憑試中,報考中史科的日校考生人數為6320人,而在二○一二年最後一屆高考考生中,修讀中史科的日校考生則只有4415人。

在新學制下,即使沒有選修中史,所有高中學生在通識教育科都必須學習相關的單元和基礎知識,如中國傳統文化、現代中國等。

偏見:教改是「去中國化」的政策?

回歸以來,認識國家是理所當然,民心所向。事實是自教改以來,中國元素在中小學課程中正不斷加強。

這些包括:課程發展議會於二○○○年訂定了「國民身分認同」為七個學習宗旨之一;在《學會學習》文件(二○○一年)提出「在不同類型中學就讀的初中生,均須學習中國歷史及中華文化……中國歷史將繼續成為初中、中四至中五,以及中六至中七的獨立科目。」;小學常識科中「國民身分認同與中華文化」是核心學習範疇,內容分量增加了一倍,包括各朝代、節日、文化及主要歷史人物等;「中華文化」及「品德情意」是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中的核心學習範疇;初中地理科有關中國的內容增加至30%;音樂與視覺藝術科中加入中國音樂及藝術等。

偏見:在中史科增加香港史會導致港獨意識抬頭?

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不少中史事件均與香港關係密切,現行課程亦載述有關歷史。為了增加學生學習中史的興趣,在中史課程中加強與學生切身的關聯,是值得探討的方向。

最近,我和260多名師生參加了「薪火相傳平台系列︰南京歷史文化探索之旅」。同學們在《南京條約》史料陳列館內參觀了《南京條約》議約場景,並親自查看有關不平等條約的史料,清楚明白香港是如何在喪權辱國的情況之下在一八四二年割讓給英國,又如何在一九九七年成功回歸祖國。

由此可見,香港發生的事件與中國的歷史發展是一脈相連。香港史不是、也不會是獨立科目,但每一個香港學生都應該透過中史讀之、重之,然後再反思。

繼續優化中史教育

課程發展議會已於二○一四年五月成立專責委員會就初中的中史課程進行全面檢討,有關討論亦包括如何加強師資培訓、教材及專業支援,以及活化及趣味化教學方法等,以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

我希望社會各界全力支持專責委員會的工作,讓課程發展建基於專業論證,也期望委員會於二○一五年中提出有助推動中史教育的改革方案。

二○一五年一月一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222
3#
發表於 15-1-2 17:06 |只看該作者
中史課程必須全面檢討

新高中學制推行了數年,中國歷史科的選修人數銳減,在二○一四年中學文憑試中,中史科考生人數較二○一○年會考的二萬六千人大跌約百分之七十五,只有六千四百多人報考,減幅成眾選修科之冠。修讀中史科的高中生人數大跌,反映年輕學生對中國歷史科的不重視程度有所加劇,年輕一輩對國家認識不深,成為了社會關注的議題,亦令我關注中史科的發展去向。

下跌源頭 非必修科

有意見認為,教育改革取消了中史獨立必修科的地位是今日中史修讀下跌的源頭。但當局的資料顯示特區政府在二○○一年把中史列為初中必修課程,現時已有百分之八十八的中學在初中以獨立科形式教授中史及規定課程時間。而且,中史在教改前後都是高中的選修科,地位沒有改變。雖然官方指約有九成學校開設歷史科,但原來如何教授中史內容則校本自決,例如教授甚麼時期的中史並無明確規定,只要符合教育局百分之五的課時要求便可。我不禁要問這算是甚麼必修課程?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香港中學文憑試作為大學入學試,中史考生人數的確較舊制多。在二○一五年文憑試中,報考中史科的日校考生人數為六千三百二十人,而在二○一二年最後一屆高考考生中,修讀中史科的日校考生則只有四千四百一十五人。

新高中課程修讀中史人數連年下降,我認為是存在着兩個因素。第一是「內在因素」,因為考生對中史科學習興趣不高,以及課程的總量太大、難度高和課程內容未能引起學生興趣。其次是「外在因素」,因為不少考生認為修讀其他學科前途較中史科為佳,結果導致中史對年輕學子的吸引力漸漸消失。

學習中國歷史不止是一門學科,更是一個認識先祖的渠道,知道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在過去五千年來何去何從,學習先賢留下寶貴的智慧,並認識祖國的發展和成就。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國家歷史都是必修科目,而且隨着中國日益強大,已經有愈來愈多外國人積極學習漢語、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以便與內地人溝通做生意和強化文化的交流,那為何香港特區獨樹一幟反其道而行呢?

忽視歷史 沒有前途

我認為中史可以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發展的了解,讓年輕人真正明白到國家過去是怎樣被列強侵略和欺凌,國家又是如何艱苦奮鬥才能走向今天的成就。年輕學生對中國歷史所知甚少,故應該全面地而非片段式認識歷史。事實上我國建國後發生了很多不如人意的情況,但希望大家可以反思自推行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比較起建國初期的三十年,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是向好還是向壞。

為了提升學生對中史科的興趣,課程發展議會已於去年五月成立專責委員會,檢視初中的中國歷史及歷史科的課程,期望能於今年中提出短、中、長期的改革方案。另有意見指應將中史科列為必修並取代通識科,筆者認為新學制的安排,是經過長期諮詢及多番努力,才取得現時的國際認受性,修改必修科的組成必須審慎,要先取得社會共識,以及經過既定的課程檢討程序,否則或影響文憑試的認受性。

教育,是春風化雨,日復一日。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可以向學生移植文化價值觀。著名歷史學家錢穆說:「忘記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忽視歷史的社會是沒有前途的社會。」香港人也是中國人,絕對不應該數典忘祖。因此,我建議不單應該將中史列作初中的必修科目,而且高中也應列為必修課程,通過考試來提高學生加深認識國家歷史的誘因。只有這樣,老師才會認真教授中史,同時學生才會用心學習中史,社會才會真正重視和對待中國歷史。


胡曉明

Rank: 6Rank: 6


9624
4#
發表於 15-1-3 16:39 |只看該作者

引用:中史課程必須全面檢討新高中學制推行了數年

原帖由 elbar 於 15-01-02 發表
中史課程必須全面檢討

新高中學制推行了數年,中國歷史科的選修人數銳減,在二○一四年中學文憑試中,中史 ...
What if students hate a certain party more because they can see and understand the facts and lies in compulsory Chinese history?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