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南亞裔土產註冊社工誕生 通識代中文突破規限盼助少數族 ...
發新帖
查看: 341|回覆: 1
go

南亞裔土產註冊社工誕生 通識代中文突破規限盼助少數族裔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39
1#
發表於 14-11-24 09:4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印度裔的Jeff(右)及巴基斯坦裔的Abbas(左)在香港成長,二人都說在港少數族裔對社工認知不深,亦因不諳中英語溝通,擔心社工會與其父母及警方聯絡,而拒絕求助;二人獲明愛專上學校取錄修畢社工副學位課程,至月初取得手持的社工註冊證,希望他日能成少數族裔的橋樑,協助他們尋找出路。

【明報專訊】在香港生活的少數族裔人士基於語言差異,日常處處碰壁,過去甚少少數族裔能當上社工輔導同鄉人。年近30歲的印巴裔青年Jeff及Abbas二人,在港土生土長,同樣面對適應困難,Jeff更曾誤入歧途因偷竊被捕。不過兩人後來決心升學,在明愛專上學校協調下,獲批准以通識科取代傳統屬必修的中文學分,入讀社工系副學士課程,近日終成為首批南亞裔「土產」註冊社工。Jeff說,盼以自身作「橋樑」,以社工專業協助其他少數族裔在絕望中尋找到出路。

融樂會研究主任葉皓羚表示,現時社工註冊局無明文規定註冊社工須懂得中文,但他們必須在認可機構修讀社工課程,奈何現時本港課程的入學資格,一般都要求有會考或文憑試中文科成績。直至3、4年前,明愛專上學校「破格」取錄少數族裔生,決定以課程的通識科取代中文科學分,並獲社工註冊局認可,突破限制。除了上述二人,至今仍有5名少數族裔生就讀社工課程。

另5少數族裔生明愛讀社工

29歲的Jeff月初取得社工註冊證,是少數在港土生土長的印度裔社工,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他說,自小就讀的中小學都並無常規中文課程,語文障礙始終未解,至2002年會考,成績只得2分,自此他經常在尖沙嘴一帶流連生事,04年曾因偷竊被捕;時任融樂會總幹事王惠芬經常會「煩」他,也是Jeff的朋友圈之中,唯一在他被捕時接聽電話與求情的人。自此,Jeff驀然發現「浪費了整整兩年時間」,輾轉到電視台與社福機構工作,至今已在機構當個案工作員5年,主要到重慶大廈協助難民及負責油尖旺區少數族裔外展工作。

同入讀明愛的31歲Abbas為巴基斯坦人,也是在入學前開始在社福機構任職。兩人都表示,少數族裔對外展社工的認識不深,加上部分人不諳中英語,無法與社工溝通,懷疑對方會跟其父母、警方等聯絡,故意避開導致難以接觸。Jeff說,即使他在實習期間接觸少數族裔邊青,他們也會有戒心,需要近一星期時間才能建立關係。

稱港欠文化差異教育致忌諱

同樣地,Abbas與本地青年接觸時,對方亦會懷疑他不是社工、不懂廣東話等,甚至到學校舉辦活動,會有學生指他「咁黑、咁大隻」;他認為無論是哪一方,問題都源於本港缺少文化差異教育,才會產生誤會和忌諱,正如他們讀書多年,直至進入明愛才有華人同學「坐隔籬位」。

兩人年近30歲才重拾書本,雖說課程盡量以英語授課、有英文筆記,但難免出現中文專有名詞,不懂寫與讀,兩人都要向同學請教,每日放工後仍要上課3至4小時,還要經歷近半年實習。

壓力下二人堅持當上註冊社工,Abbas希望未來可多做政策倡議工作,提高少數族裔對自身權益認知;Jeff期望繼續擔任少數族裔的外展工作,「想好似Fermi(王惠芬)一樣」,協助他們在絕望中尋找出路,但遺憾年少時曾浪費時間,未及令去年患癌離世的母親看到他畢業,唯有把註冊證帶至墳前告知。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39
2#
發表於 14-11-24 09:48 |只看該作者
中文水平弱 少數族裔難成社工教師

【明報專訊】本港的少數族裔就算通過學歷門檻,仍會因中文水平差異而難以投身專業,正如Jeff及Abbas亦顧慮有否社福機構願聘請他們擔當前線社工工作。融樂會研究主任葉皓羚認同,少數族裔的學歷認受性漸見改善,但即使在港取得學位或文憑,僱主仍會因少數族裔欠缺讀寫中文能力而忽略他們在其他方面表現,一些服務行業的僱主甚至擔心會影響形象而決定不予聘用。

服務業僱主憂損形象拒聘

葉皓羚認為,即使少數族裔有獨特背景及專業能力,不少僱主仍單純因他們無法讀寫中文而「落閘」;部分人受印象影響,認為少數族裔應為受服務對象,而非專業人員,一旦牽涉對外服務,甚至擔心若任用少數族裔形象可能「無咁好」。

即使有少數族裔取得商科、會計等大學資歷,甚至成功進入大公司工作,亦無法處理與內地相關或牽涉中文文件的工作,工作機會減少或會影響晉升,甚至擔心「飯碗難保」;部分人最終可能選擇與所修讀專業無關、或學歷要求較低的工種維持生計。

中文作「第二語」助尋出路

她說,除了要改變現時僱主的既有想法,也需要盡快改善現行教育制度,完善落實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架構,以令在港少數族裔能有更好出路。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