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後佔領」青年政策須對症下藥(星島社論) ...
發新帖
查看: 341|回覆: 0
go

「後佔領」青年政策須對症下藥(星島社論)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38
1#
發表於 14-11-24 09:3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隨法庭頒下禁令及執法者即將移除路障,相信佔領運動已漸入尾聲,本港正逐步走向「後佔領」時代。今次佔領行動的參與者和支持者中,最積極的社群屬於年輕人和新一代高等學歷人士。風雨過後,政府如要修補創傷,保持長期社會穩定,就須化解那些形成目前政治生態的深層次社會矛盾,尤其要多下工夫做好青年政策,切實應對新一代的期望和訴求,避免過往自我感覺良好的形式主義。

  佔領行動初期聲勢浩大,超過了十一年前的七一大遊行,成為四分一世紀以來最龐大的群眾運動,政治訴求只是一個觸發點,背後其實蘊含多種推動因素,為政者不應簡單化地歸咎於單一原因。政府在應付這次政治衝擊之外,還要發掘其深層次的成因,從而在政治及社會各方面對症下藥,調整政策。

  差不多半個世紀前的六七年暴動,受內地文化大革命影響,政治訴求明顯。港英政府平亂後進行的檢討,卻並不囿限於政治範疇,也從社會各方面深層探索是甚麼提供了暴動的土壤,設法改變。

  
深究年輕人不滿原因

  六七暴動催生了管治策略的改革,青年政策是其中一個重點,雖然最多人談論的是舉辦「新潮舞會」讓青少年發泄旺盛精力,影響最深遠的措施卻是在全港各區廣設青年中心,以及提供多姿多采的青年活動,由文娛康體、領袖訓練到社會服務,不一而足,加強青少年對社會事務的參與和歸屬感。

  今次佔領行動,出現世代矛盾,許多年輕人覺得「大人」為既得利益維護既定制度,也不了解他們的挫折感,因而上街抗議。這些人受追求理想政治制度的組織者的口號號召,背後是對社會現狀的不滿,從而歸咎於現行的管治和制度。

  比起內地青年朝氣蓬勃為更好的生活打拚,本港不少青年,就算大學畢業,覺得「向上流」機會狹窄,連置業棲身都難,面對出路有很大的無力感,對人生的追求感到迷惘。

  此外,由於新生代成長於較富裕環境,比起上一代,為生活拼搏的心態自然較弱,部分人希望追求非物質的個人理想,欲投身於有意義的事業,但香港從政機會有限,缺乏栽培和吸納年輕人進入管治體制的途徑,也令他們產生挫折感,因而轉向較激進的政治組織。

  
以新世代思維避大白象

  針對上述問題,政府也有思考過,例如最高層曾構思以低成本興建簡約房屋,再以成本價廉售予年輕人,令年輕一代不再感到上車難。但是本港能夠建屋的土地有限,任何優待社會一部分人的房屋供應編排,都會影響到其他人,故此要周密評估對整體樓宇供應以及各方需求的影響。

  政府更應做的,是定出一套全盤的政策,提供一個環境,讓青年人能夠發揮所長,例如大力促進創意產業,增加年輕人向上流及尋求理想職業的機會。同時,應吸納更多青年參與各層面的公共決策,讓青年人覺得有能力在建制內反映意見,透過各種諮詢和決策機制的對話交流,發揮影響力積極推動社會發展。

  當局正考慮設立跨部門的青年政策委員會,有系統地研究全面性的對策,而明年二月特首也會在《施政報告》提出初步政策和看法。這個過程特別需要聆聽建制以外的青少年心聲,易地而處,正確斷症下藥,而非自囿於上一代的思維,避免搞出與青少年脫節、只有執政者自我感覺良好的軟硬件大白象。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