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向扭計說不》剖析孩子不聽話行為
發新帖
查看: 480|回覆: 0
go

《向扭計說不》剖析孩子不聽話行為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39
1#
發表於 14-8-29 09: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在公眾場所,不時都會看到小朋友因各種原因「扭計」,在旁的家長,為免子女繼續哭鬧,通常有兩個做法,一是來個「硬碰硬」,企圖以父母的威勢盡快令子女「收聲」;二則是不少新世代父母的做法,就是遞上平板電腦或智能電話,讓「電子保母」暫時哄哄子女。Elsie認為,兩種處理手法都不理想,因為子女「扭計」是結果,要找出「原因」,才能避免日後再出現相同情況。

  Elsie日前見到從事家長教育多年的心理輔導員陳黎潤芬(陳太),知道她剛推出了新書,名為《向扭計說不》,內容是總結她多年來遇過、輔導過有關孩子「扭計」的個案,並提供十個處理孩子行為問題的方法,可以讓家長們作參考。

  陳太說,不少家長去找她輔導,都是指子女有問題、不聽話、頑皮等等,但從她的角度看,就認為小朋友如有行為問題,其實不只是表面上看到那麼簡單,行為背後一定帶有訊息,所以只處理當下的「扭計」行為,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應要了解子女的內在需要,例如家中氣氛不舒服,那就唯有扭計。」

  《向扭計說不》書中所指的孩子年齡,大約為三至十一歲。「十一歲後的子女行為問題,通常都是指反叛。」陳太在加拿大讀大學時,主修心理學;在香港大學取得社會科學碩士,當時主修心理輔導,所以書中也不乏引用心理學權威羅哲斯(Carl Rogers)的理論,以心理學角度拆解小朋友的「扭計」行為,把心理學理論用於日常生活。

  在書中,陳太就指出小朋友「扭計」和發脾氣,有三類情況,包括孩子當下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或不能做到他想做的事;行為別有目的或無緣無故的哭鬧。首兩個情況,家長只要細心推敲,或直接向子女了解,不難明白問題;然而,無緣無故的哭鬧,就可能讓家長束手無策。

  陳太認為,孩子任何一項行為都是溝通渠道,尤其是不斷重複的行為,無緣無故的哭鬧,可能是孩子平日受了很多委屈,或在某些情況下成了代罪羔羊,也有可能因為生活上所面對的壓力,例如參加密集的幼兒遊戲班、興趣班、到多所小學參加面試等等,這些情況都可能使孩子壓力「爆煲」,從而產生行為問題,並非真的「無緣無故」。

  《向扭計說不》主要有三部分,分別是孩子為甚麼「扭計」、向「扭計」說不十式良方,及「扭計」實例分析。當中有的孩子不肯吃飯、有的不願跟同學玩、有的因家務助理要離開而發脾氣,陳太說這些個案和「說不十式」,都是她從事多年輔導工作所歸納出來的,而她特別對其中一個個案特別深刻。

  「曾有一個個案,父母感情不好,所以小朋友要住在處,由她照顧。可是小朋友想見父母,故刻意在學校搞出很大麻煩,其實都是很可憐的。」陳太說家長有時認為小朋友有問題,其實是家庭有問題,例如父親工作不如意,導致家庭氣氛欠佳,使子女感到不舒服。「因此家長要先反思自己是否有問題,不處理好自己,也處理不到孩子。」

  至於書中所介紹的「說不十式」,就包括父母要保持冷靜、先處理孩子情緒才處理行為、妥善安排孩子作息時間、讓孩子知道有其他選擇、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等等,都是很實用的方法。陳太說,該十式最好能穿插使用。「這十式的共通點,都是要用愛和耐性來處理,才能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訊息。」

  Elsie贊成陳太的說法,當有問題發生時,如能了解問題癥結,自然容易找到恰當的解決方法。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