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短片】市區校收跨境童 每日首半小時不教書 ...
發新帖
查看: 841|回覆: 1
go

【短片】市區校收跨境童 每日首半小時不教書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32
1#
發表於 14-8-28 08:5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4-8-28 16:59 編輯


【短片】跨境去市區返學好鬼遠?有靚仔校長射住



■深圳灣口岸校巴昨花45分鐘便回到浸信會天虹小學。

約4,000名跨境小一新生下周起南下讀書,首間大量取錄跨境生的市區小學黃大仙浸信會天虹小學,每日上課首半小時不會教書,以防校巴遲抵學校而影響學生學習。有新生每月要支付高達3,000元校巴費,有家長於是在學校附近,以每月1萬元合租一個單位,再輪流留港照顧子女,免卻子女舟車勞頓。

上學年整體跨境學生升至近2.1萬人,估計今年將再增數千人。在距離羅湖最遠而有取錄跨境學童的浸信會天虹小學,新學年將開三班小一,當中45人是跨境生,佔全級約三分之二,其餘是本地生。校長朱子穎昨表示,其中30多人在去年透過小一自行派位報讀該校而獲取錄,另10多人則在統一派位獲派該校;他指有一批同樣獲派該校的跨境生沒有註冊入學。

遷就跨境生校巴或遲到

該校上周舉行升小一適應課程,昨再辦跨境生校巴試搭日,新生聯同家長分兩批於早上10時,從落馬洲或深圳灣乘校巴回校。本報記者昨跟深圳灣校巴回校,車上只有10個家庭,校巴經屯門公路往黃大仙,一路十分順暢,僅45分鐘便到達學校。較多人乘搭的落馬洲校巴,則早一步抵達。

不過昨天仍屬暑假,開車時也過了離開屯門的繁忙時間,相信開學後情況不會相同。朱校長表示,每日上課鐘響後首半小時,教師不會「打開書本來上堂」,而會進行早會或唱基督教歌曲,以防校巴受阻遲了回校而影響學生學習。跨境生放學後即回深圳,因此校方將課外活動集中在星期五午餐之後,讓他們可以參加。

家長合租單位輪流湊仔

浸信會天虹小學離出入境口岸較遠,加上只有45名學童,校巴成本頗高,每名學童每月車費高達2,000港元,家長黃女士表示,相比去北區小學車費僅800元,收費頗高。另一家長鄧太表示,由於住所不近出入境口岸,兒子需在深圳先坐一程校巴,每月另付約940港元(約750元人民幣)車費,每月校巴費合共要3,000元。

車費高昂,又要每日長途跋涉往返港深兩地,家長都擔心子女學習受影響。在深圳經營絲綢生意的楊先生表示,會觀察兒子銳東半年至一年,能否適應來港讀書生活,不排除會來港租房給他居住。楊透露,有兩個同校家庭月前合租學校旁的天馬苑單位,兩家家長輪流留港照顧自己及對方子女,月租1萬元,兩家庭平分僅5,000元,比坐校巴往返深圳多出不足一倍,但子女毋須每日舟車勞頓。

深圳家長心聲


香港屋太細
鄧太:「唔擔心學校遠,𠵱家驚佢辛苦、驚佢乜嘢,對佢以後冇幫助。唔會搬嚟香港,香港啲屋太細,佢一定唔習慣。」



怕睡眠不足
楊先生:「(坐車)要一個多小時,這條路還是要走下去,有擔心,怕休息不好,對他成長也有一點不好處,因為睡眠不足。」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32
2#
發表於 14-8-28 15:23 |只看該作者
市區小學收40跨境童 教做香港人 學繁體字 講廣東話 教掉垃圾


學校昨進行「模擬開學」,讓跨境童試搭直通校巴,全程45分鐘。

跨境學童逐年增加,正當不少人感「如臨大敵」,唯一取錄內地跨境生的市區學校浸信會天虹小學卻處之泰然,堅持用繁體字、廣東話教學,並要先教導「掉垃圾文化」,讓學生做個香港人。

黃大仙浸信會天虹小學,是專屬網內唯一一所位處市區、但接收跨境童的小學;八十後、三十多歲的校長朱子穎接受訪問時指,連同自行收生在內,新學年有四十五名跨境生,令原本只開六班的學校「熱鬧」起來,小一由一班增至三班。

小一班級一變三 學校更熱鬧


不過,朱校長不打算「優待」這班新血。他坦言,曾有內地家長要求學校講普通話,讓子女能聽得明白,他卻認為:「遷就唔到幾多年,當小朋友成長,出到去都係要講廣東話」,正如前往海外升學生一樣,「都要講當地語言!」

學校亦堅持不會為內地生或家長特設簡體字功課或通告,繁簡對照亦不會提供,校方會教導學生認識繁體字,所用的是「現龍識字計劃」,從一個部首或字詞的邊旁,連結不同字詞,可有效學習。但若學生作答時寫簡體字,校方不會視作錯字,會再教他們寫法。至於協助跨境生認識香港,朱校長同樣認為毋須刻意,因為小一及小二的常識科課題,有認識社區、公園規則、正確使用商場等,可發揮作用。

拒協助認識香港 「常識會教」


校方以平常心對待跨境生,但他們在生活上卻要面對兩種不同尺度,朱校長稱:「在香港要學識不隨地丟垃圾,但返回內地,因文化影響,拿着垃圾直至垃圾桶出現或會很奇異,甚至一早已被要求丟垃圾!」學校就趁昨日校巴試搭日,教導小朋友要將垃圾丟到垃圾箱,或使用分類回收箱。他又笑指,曾聽說有跨境生放學回家學習了遵守規則排隊上車,但至晚上六時亦未能順利返家,後來發現學生排隊期間不斷遭他人「打尖」,根本無法上車。

主張「反轉教室」 答案可寫牆上


浸信會天虹小學校長朱子穎年僅30多歲,他將高科技及創意帶進傳統校園,主張「反轉教室」讓學生上網觀課,更讓學生將答案「塗鴉」在牆壁,用平板電腦拍下加入習作中。

盼新科技 助投入18年後社會


去年九月才上任的朱子穎,將傳統校園大改造,針對高年級生,他要求老師就課堂重點製作短片,學生上課前可先在家「備課」,課堂則集中討論及練習,「反轉」了傳統教學模式。

朱子穎假設學生18年後到社會工作,「使用紙筆的學習模式已有20、30年歷史,但他們要面對的是20、30年後的世界。」為此引入最新的3D打印機,「相信到他們長大後,每人家裏都會有一部!」


對於中港矛盾問題,校長朱子穎認為學生年紀小,不應將問題加諸在他們身上。


  

  

校方設手機APP可追蹤學童位置。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