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11-6
- 國民生產力
- 3654
- 附加生產力
- 46073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12
- 主題
- 12609
- 精華
- 0
- 積分
- 77539
- UID
- 168291
   
|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4-8-24 11:57 編輯

■深圳中大模仿港中大正門的四條柱設計,還有中大校徽,有借用港中大校譽之嫌。
【新報訊】早前爆出深圳中文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畢業證書相同的新聞後,港人始如夢初醒,懷疑深圳有間「A貨中大」,這間被港人冠以「中大分校」稱呼,將在今年9月首次開學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有香港中大前校董指出,在內地收生制度下具先天缺陷,注定該校只可成為二流大學。港中大生憂「中大分校」質素未達標,威脅到中大半世紀的金漆招牌。
這間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官方簡稱:中大(深圳);下稱:深圳中大)與香港中文大學(下稱:港中大)有何關係、兩校學歷地位是否等同,均令人關注。
上月爆出深圳中大與港中大的畢業證書相同,校方其後讓步,指深圳中大的畢業證書會標明「中大(深圳)」。不過,港中大生仍擔憂外間將兩間大學的地位掛鈎,若深圳中大質素欠佳,可能成為港中大的包袱,拖累其努力維持了50年的聲譽,兩間院校到時唇亡齒寒。
香港人習慣稱深圳中大為中大分校,但深圳中大既不是港中大分校,亦非港中大的深圳校區。
深圳中大非中大分校
港中大前校董陸耀文表示,深圳中大的財政與行政均獨立,只有學術範疇依賴港中大。
他說:「深圳中大無自己嘅教務會,所有學術決定都由港中大教務會負責。」教務會不屬於一所大學的行政機關,與校董會、理事會等完全割裂,港中大教務會仿如深圳中大的諮詢機構,不在大學架構之內。
不過,社會上常混淆港中大與深圳中大,連港中大生都以為位於深圳的是中大分校。
就讀港中大四年級的內地生石同學理所當然地說:「兩間都係中大嘅,我估深圳分校易啲入讀,會推薦內地親戚試吓。」
有來自福建的內地家長為下年高考的女兒,來港中大視察環境,亦表示儘管未知深圳中大的教學質素,但只要打着中大旗號,便在考慮之列。
剛入讀港中大地理學系的陳同學直言:「佢都係用『中文大學』個名,但收生門檻就低過我哋(港中大)好多,聲稱收內地各省前1%嘅考生,但我哋收開既考生,遠比省裏嘅前1%更精英喎!」
非國家撥款難收尖子
據港中大之前關於深圳中大的職員諮詢會,曾表示內地重點大學所收的是首0.5%優異考生。
一間大學的質素,主要取決於收生門檻。港中大校長沈祖堯多次說深圳中大會收取一級學生,但深圳中大在內地的收生制度先天不足,無法收取「一本」學生。內地高校的收生線分4種,由優至次為「提前批」、「一本」、「二本」和「三本」。
收取「提前批」和「一本」學生的學校,必須是國家重點或公營學校。深圳中大只獲深圳政府補貼,而非國家撥款,如嚴格遵從內地的收生制度,只能收取「二本」學生。
陸耀文舉例:「浸大同北京師範合辦珠海聯合國際學院,之前都話收『一本』生,但最終都屈服收生制度前,只收到『二本』生。」
如今,民辦的深圳中大在收生制度下重蹈覆轍,可以預見只能成為二流大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