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3 小時
- 最後登錄
- 19-10-2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7543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4-2-13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3777
- 主題
- 3291
- 精華
- 0
- 積分
- 11320
- UID
- 1446055
  
|
做義工變質 社工籲改心態
2014-06-25
(星島日報報道)做義工本來值得嘉許,但近年有學生視「助人為入學之本」,令義工變成跑數工具。有義工組織發現有學生「半途而廢」,以做夠義工時數為由,中途離開。有小學校長認為,義工服務已成課程一部分,校方會着眼改變家長心態;資深社工呼籲,做義工應循序漸進,從興趣做起。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最近就「青年義務工作參與與生活意義關係」發表調查結果,發現多做義工有助提高社會責任感和社會能力勝任感。但近年多了家長以子女參加義工,作為提升入讀心儀學校的機會。資深前綫社工潘永盛憶述,有父母為求填滿孩子的個人履歷表,打算讓準備升幼稚園的兒子參與賣旗,要職員說服才打消主意。
潘永盛稱,曾聽聞有高中生參與嘉年華會義工,作為「其他學習經歷」(OLE)時數,活動當日做夠所需時數便中途離場,導師苦勸無效;亦有學生參與老人探訪後,缺席分享活動。他建議父母應從小向子女灌輸義工服務的重要性;如子女不願參與義工,亦不應強逼,應鼓勵子女從感興趣的工作做起。
津貼小學議會主席張勇邦認為,部分父母過分為子女着想,但本末倒置,視做義工為升學條件。他又指,近年安排義工服務已成不少小學的「恒常做法」,屬於社區服務和品德教育的學習環節;該校亦曾安排學生為傷殘青年會賣旗,事前邀請該機構代表分享傷殘人士的日常生活及如何克服困難,讓學生有所啟發,體會賣旗目的和服務對象。
東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副主席趙明坦言跑數文化的確存在;隨着社會環境改變,學校比以前更重視學生有否積極參加課外活動,而高中生為「其他學習經歷」計算時數亦屬在所難免。對於家長熱衷子女參加義工服務,他認同這種心態有些功利,但無可厚非。為人父親的他也問過「點解阿仔你好似少人一兩項課外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