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香港第一間男校女校
發新帖
查看: 6297|回覆: 3
go

香港第一間男校女校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086
1#
發表於 14-6-10 17:0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4-6-10 17:19 編輯


  本港現存的男校和女校多為傳統名校,歷史悠久,而全港第一所學校是英文書院馬禮遜學堂,至於第一間男校,則是最初成立於馬六甲、後遷到香港的英華書院,該校至今已有近200年歷史;另外,港島名女校嘉諾撒聖心書院,則為香港第一所女子學校,至今仍是廣受家長歡迎的女校。


  最早到港辦學的外國教育團體是馬禮遜教育協會(Morrison Education Society),該會1839年在澳門創立馬禮遜書塾,並於1842年11月將書塾遷至香港,改名為馬禮遜學堂,成為香港第一間英文書院,但該校到1849年便停辦。


  嘉諾撒聖心「女強人搖籃」


  英華書院則是由來自倫敦傳道會(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的蘇格蘭傳教士馬禮遜牧師(Rev. Robert Morrison, D.D.),在1818年在南洋馬六甲創辦,至1843年遷至剛開埠的香港,多年來培育不少名人,如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行政會議成員廖長城、市區重建局主席蘇慶和等。


  傳統女名校當中,則以港島名女校嘉諾撒聖心書院(Sacred Heart Canossian College)最為人熟悉和最受歡迎,該校是由嘉諾撒仁愛女修會於1860年創辦,乃香港第一所女校,至今有154年歷史。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前廉政專員任關佩英、公民黨前立法會議員陳淑莊均畢業於此校,故又有「女強人搖籃」之稱。



  至於香港最早的男女混合學校,則是拔萃書院,該校由天主教聖公會香港教區於1860年創辦,至1900年實行男女學生分校,分別為拔萃男書院以及拔萃女書院,而這兩所學校一直是家長趨之若鶩的名校。

   1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086
2#
發表於 14-6-10 17:0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4-6-10 17:06 編輯

20年前女校男生 艷福無邊無著數

  上世紀70年代有日劇《女校男生》在港播出,樂壇組合Twins在13年前也有一首叫《女校男生》的歌曲,事實上,本港過去亦確有女校男生和男校女生,因以往女校預科有收取男生,有男校預科亦收取女生,Jason(化名)80年代時就曾經當過女校男生,他中一至中五就讀港島區的名校英皇書院,預科轉讀西環摩星嶺道的聖嘉勒女書院,不少舊同學都羨慕他可與那麼多女生相處,他卻大吐苦水:「除了飯堂的女職員會優先幫助我之外,其他女生都不敢接近!」

  本港部分名校以往在舊學制下,中一至中五只招收單一性別的學生,但中六至中七會招收男女生,其中除聖嘉勒女書院曾招生男生外,Jason本身就讀的英皇書院,以往亦在預科招收女生,他20年前因為中五會考成績未能在原校升讀預科,故轉到其他學校升學,結果由男校轉至聖嘉勒女書院就讀。不少同學都以為他艷福無邊,但他直言:「正正因為只有很少男生,女生都怕被同學說三道四,因此不敢靠近。」

  女生看待可分三種

  他形容,當時女生對待他的方式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似是好少接觸男生,比較害羞,同時又怕被人說三道四,故比較抗拒與我相處;第二種則比較冷酷,覺得男生沒有甚麼大不了,於是不會與我們談話;第三種則覺得男生只是普通人而已,會視為一般同學並願意交談。」他直言不少女生都是不願靠近,因此並沒有別人想像中那麼吃香。

  不過,成為學校中罕有的男生,他表示自己亦有唯一的「着數」,「當時我們午飯要到飯堂取飯,平常都有好多女生在排隊等候,但那些女職員見到我過來,便會優先幫助我。」他形容除此以外,自己在女校讀書都沒有任何好處了。

  據了解,現時聖嘉勒女書院與英皇書院仍有結緣,因兩校今個學年有交換學生,數名聖嘉勒女書院的女生到英皇就讀,成為男校女生,而英皇亦有數名男生到聖嘉勒上學。


Rank: 5Rank: 5


4779
3#
發表於 14-6-10 18:19 |只看該作者

回覆:香港第一間男校女校

聖嘉勒以往都有在預科收幾個男同學,而且不少都是來自英皇。



Rank: 6Rank: 6


6160
4#
發表於 14-6-10 20:30 |只看該作者
那個年代,英華女和聖士提反女都有招收過男生入讀預科。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