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7-18
- 國民生產力
- 3583
- 附加生產力
- 45888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746
- 主題
- 12590
- 精華
- 0
- 積分
- 77217
- UID
- 168291
   
|
楊潤雄:職訓也有出頭天

圖: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強調接受職業教育及訓練的學生,隻要發揮所長也可以有很好的人生
香港專上教育普及率已超過65%,但與之對應的卻是各行各業「搵唔到人」,年年都有大批畢業生「搵工難」。受過專上教育是否真的能保證青年人出路?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在教育沙龍上呼籲更新「工字不出頭」的行業觀,改變人人都要讀大學然後從事同一類工作的擇業觀,積極為自己的前途作生涯規劃,學以緻用,發揮所長。
上周五,本學年最後一場教育沙龍,圍繞「改善人力錯配:專上教育與持續進修的協調」這主題,楊潤雄及多位專上院校代表熱烈討論。
迎合經濟市場發展
早前有報道指,香港20至24歲人士或曾受副學士教育的人士失業率為5.2%,較全港失業率高逾兩個百分點,另有調查稱僱主直言企業以履歷做首輪篩選,副學士畢業生較「蝕底」,且質素參差。這類消息不禁讓人反思,此教育架構下培育的學生是否能有效迎合經濟市場發展,使本港人才使用率最大化?
針對此問題,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表示,政府最近思考很多,「究竟我們的教育係統培養出的人才,是否能配合香港經濟發展的需要呢?」他憶述自己於網上看到消息說,有學者表示世界範圍內許多教育係統以培養大學教授為目標,但這一目標並非適合每一位學生,社會亦難提供數量如此之眾的大學教授職位。
而與此對應有另一則故事:英國一個女孩在校時被懷疑患「多動症」以緻要到醫院檢查。醫生為女孩做完評估後,告訴女孩母親,孩子不是讀書的材料,但是個天生舞者,因此母親將女孩送往專門舞蹈學院,此後女孩在舞蹈上獲得巨大成功。楊潤雄反問,「我們的教育制度是否可以做到這件事,讓有不同需要的學生充分發揮?」
目前,全港三分之一青少年可接受學士學位以上教育,而政府期望2015全港有七成青年可接受包括副學士在內的專上教育。面對眾多教育出路,楊潤雄表示,為協助青少年選擇適合自己的出路,今年《施政報告》特別提出加強青少年生涯規劃,由2014/15學年起,為開辦高中級別的公營學校提供相等於一名學位教師職級薪金的額外經常津貼,加強生涯規劃教育,包括認識自己及社會需求和機會。
楊潤雄說:「社會及家長普遍有個印象,即『工字不出頭』,覺得一定要讀大學才有前途。」他認為這一觀念需改變,強調接受職業教育及訓練的學生,隻要發揮所長也可以有很好的人生。因此,除加強在校人生規劃培訓外,政府將加大社區宣傳,推動更多工商機構和社區資源參與「商校合作計劃」,以期慢慢改變社會觀念。
除職業生涯規劃外,離校後的職業培訓亦十分重要。楊潤雄介紹,職業培訓一直透過職業訓練局完成,「每年提供大概25萬學額」,不僅中學生,已經參加工作但有持續進修計劃的在職人士亦可報名相關課程。今年《施政報告》對在職培訓也加大?墨,由2014/15學年起向職訓局提供經常撥款,為學生提供工作實習機會,預計受惠學生超過九千人。
擴大「資歷架構」
楊潤雄又稱,針對一些人力需求殷切的行業,政府近年提倡以先導形式推行「職業教育和就業支援計劃」,結合有係統的學徒培訓和清晰的進階路徑,將學員招聘、訓練、實習和就業配對等工作連貫起來,再加上適當的津貼誘因,為相關行業吸引和挽留人才。當局又決定進一步擴大由普通證書到博士程度的七級「資歷架構」,深入探討不同行業之間能力互認問題。
楊潤雄補充,政府希望為社會提供多元、多階進出係統,讓青年人有更多選擇。他強調,未來工作包括轉變社會觀念,每個人各有所長,並不一定都要走大學路然後再做一份大家覺得應該做的工作,「什麼才是『有前途』?我們希望青少年將來能學以緻用,有所發揮。」
【教育沙龍三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