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問細路哥 最想爭取甚麼?(沈帥青)
發新帖
查看: 862|回覆: 0
go

問細路哥 最想爭取甚麼?(沈帥青)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29
1#
發表於 13-11-22 08:4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1ab60703-9efc-4f77-ace2-861c27930b4d-428821?ref=ak8fs



小朋友是社會未來的棟樑,他們的權益自然不可受到忽視,為保障他們的權益,應從兒童角度出發。

撰文:沈帥青
欄名:港是港非

立法會昨通過促請港府設兒童事務委員會的動議,爭取政策要顧及兒童福祉。在成人世界,甚麼對孩子最好,多由成人角度出發,若兒童可為自己發聲爭取,會否與大人所想不一樣?

本周三(20號)是聯合國為促進兒童福利而設的「國際兒童日」。工黨張超雄當日提出動議,敦促政府設立兒童事務委員會,昨日獲立法會通過。其動議要求政府設獨立部門,確保港府在制定政策過程中,會充分考慮兒童的福祉和觀點,委員會亦要聆聽兒童意見。

保障兒童權益 孩子也可話事

兒童的成長牽繫社會未來的發展,兒童權益不應被忽視,兒童事務委員會的設立,未嘗不是好事,但委員會最終也是成人話事,難免從成人角度出發看兒童需要。忽發奇想,若由「細路哥」自己話事,他們最想爭取的是甚麼?

會否是「遊戲權」?玩樂,本來是兒童的基本權利,今時今日,卻可能是一項要爭取才有的兒童「福利」。

沒有孩子不愛玩,但現今家長卻寧願孩子若有時間,不如上才藝班或補習課。年紀小小,每日時間表卻被填得滿滿。兒童承受的活動及壓力愈來愈多,真正遊戲的時間及空間卻愈來愈少。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一直倡議,兒童每日應至少有1小時的自由遊戲時間,讓他們可有真正童年,惟有多少大人會對兒童的「遊戲權」放上心或聽得入耳?

自由遊戲時間 發展個人興趣

美國佛蒙特大學精神醫學系副教授波莉‧楊-艾森德拉恩(Polly Young-Eisendrath)曾指,課外活動多半為滿足父母之間互相比較的慾望,孩子更需要的是自由活動時間。

《The Over-Scheduled Child》作者、美國學者阿爾文‧羅森菲爾德(Alvin Rosendeld)認為,豐富活動可讓小孩生活多姿多采,但要保留足夠空白時間,令他們有機會發展個人興趣,也讓孩子覺得父母是愛他們的。

孩子另一想爭取的,可能是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台灣關注兒童組織提出「家庭成長權」,認為應爭取兒童對親子相處及生活感受等權利。

該組織剛於周日公布調查,指台灣兒童的家庭成長權分數創3年新低,有33%孩子每周和爸媽一起吃飯的時間不到3天、16%孩子覺得父母工作忙而沒抽空陪他們。

本港不少兒童亦面對同樣情況。明愛向晴軒今年4月的調查發現,38%受訪家長每日與子女相處時間不足2小時;今年5月另一調查指,約60%受訪中小學生認為食飯可增進與家人感情,惟近半在過去一周未能與母親用膳,主因是母親工作忙。

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擔當重要角色,有足夠時間相處溝通,哪怕只是一頓飯又或每晚閒談,不止促進親子關係,亦讓家長更理解子女的真正需要。當大人理所當然地從自己角度想:甚麼對孩子最重要,可曾也想到「遊戲權」或「家庭成長權」?

工作忙溝通少 冀父母多抽空

兒童權益愈來愈受重視,不少地方如英國、法國、瑞士,甚至一些發展中的國家或地區如印度的拉賈斯坦邦和摩洛哥,也設有兒童國會或議會,讓兒童就影響自身的事情親自表達意見。

日本去年便召開兒童國會,讓150名小五、小六學生向時任首相野田佳彥表達意見,促全國民眾共同參與支援災區工作等。

或許不少人認為,「細路哥」懂幾多?但今天的社會發展,無論有多少建設或破壞,將來都會交予孩子手上,應有權為自己眼中看到的世界發聲。

著名的加拿大環保專家塞弗恩‧鈴木(Severn Suzuki),曾在12歲那年在聯合國召開的地球環境高峰會上發言,她說,夢想看到一片叢林,裏面有各種野生動物、鳥兒蝴蝶,但到了下一代,會否已無法擁有這個夢?質問大人是否將孩子的未來放在首位,她的「童言」打動全場人心,被譽為「令世界沉默5分鐘的女孩」,至今仍是佳話。

兒童的權利,大人口中說知道,但是否孩子心中最想的呢?不妨多聽孩子說話,偶爾也讓他們話事。本港每年也有舉辦「兒童議會」計劃,由代表的中學生於立法會提出他們關心的議案。今年的兒童議會將於本周六(23號)舉行,大家不妨聽聽他們最想爭取甚麼?




按圖放大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