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40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5
- UID
- 168291
   
|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3-5-21 17:41 編輯
http://news.mingpao.com/20130521/gfa1.htm
教育局明將舉行教師簡介會交代新高中中文科改革安排。學界仍研究如何重用古文範文助學生改進中文,培正中學一直提倡母語教學,其校中文科主任梁柏鍵稱,教師可沿用舊範文教學,但需改變教學策略,包括融入現代社會情景思考,如教授諸葛亮的《出師表》不能再死背,可增設討論諸葛亮是否對庸主劉禪愚忠。
倡融入現代生活思考
梁柏鍵稱,根據課程指引,文憑試中文科考核學生9種能力,包括舊會考針對的讀、寫、聽、講,以及舊高考中化科重的文學、中華文化、品德情意等。以去年首屆文憑試為例,卷一閱讀理解透過引用作家曾敏之的《橋》,考問學生對家、國、情的理解和認識;另又以古文《韓非子》的〈五蠹〉篇,要求學生比較儒家和法家。
去年文憑試首次舉行,前線教師未必能針對地助學生備試。他舉例,若學校教師參照以往舊會考模式授課,集中助學生操練基礎能力,沒有涉獵家、國、情等概念,學生應試時很可能因此缺乏相關文化知識答題,影響成績。
重設範文助收窄範圍
他以舊會考經典範文《出師表》為例,梁柏鍵指可從中教學生中國傳統忠君概念。他說:「教師可讓學生思考,作者諸葛亮當時繼續輔助庸主劉禪是否愚忠?學生日後若投身職場應否對公司從一而終、轉工會否有違傳統概念?」另一例子則是舊會考文學範文,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韓愈的《師說》。梁柏鍵稱,文章集中探討「為師之道」,教師可讓學生討論,文中提及的古代為師之道,現今是否依然適用;或者討論「老師是否一定對」、「學生應否不尊重他們眼中的差老師」等。
梁柏鍵認為,當局重設範文將可收窄範圍,令教師可集中授課解決問題,重點是考試不再單考文章內容,要求學生背誦課文,而要改變教學策略,從中引導學生認識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並思考這些價值在日常生活的意義,甚至作為小組討論的練習題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