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在家教學」家長指審批含糊獲口頭批准教局:會勸喻上學 ...
發新帖
查看: 1219|回覆: 2
go

「在家教學」家長指審批含糊獲口頭批准教局:會勸喻上學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457
1#
發表於 12-12-29 12:3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2-12-29 14:28 編輯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d5bef61d-fc1a-499a-afb8-b1b549a4599b-758006?ref=ak8fs



台灣爸爸陳怡光(左一)與波蘭裔妻子為子女從小度身訂造自家教育課程,體驗國際文化,一家人周遊列國為課程內容之一。






本港的正規教育「求學求分數」令學童壓力爆燈,有家長開始對令子女愉快學習的「在家教學」趨之若鶩。

本港家長張惠侶早前就向教育局申請在家教育2名初中的女兒,張指曾獲當局口頭批准。不過,教育局未回應是否批准有關個案,表示會勸喻及輔導在家教育的家長送子女上學。

據悉港現時最少有3個家庭情況相若;張惠侶指港法例存灰色地帶,未有明文保障在家教學的家庭,促政府明確訂定有關機制。

在家教學早於99年在台灣合法化,自由撰稿人張惠侶,05年與英籍退休水警丈夫高田(Arni Highfield),攜2名現為11及13歲的女兒遊歷太平洋,因環境限制而進行在家教育;至2年前返港後,安排女兒入讀本地津貼小學,惟她們承受着功課及考試壓力,由於希望能有書本以外的體藝發展,於今年2月、大女升中約半年後,向當局申請在家教育。

闡釋理念 局方半年視察1次

她坦言,當局最初反應冷淡,以書面回應學童宜平衡各方發展,培養德智體群,而學校是最好的地方。不過她透露,當夫婦倆4月會見2名官員,解釋教學理念及課程計劃後,終成功說服他們,獲口頭批准進行在家學習,並於今年9月起每半年視察一次。

據張了解,以往曾有2個外籍人士家庭及1個本地人士家庭成功獲口頭批准,但她坦言沒有明文保障:「其實只要能說服當局就沒問題,但現未有白紙黑字批准,沒有機制和政策,官員間亦有不同意見,感覺沒有保障,有隨時趕你走的危機!」

她期望當局能參考台灣政府的做法,列明申請在家教育程序及審批準則,令家長不用擔心違法。

但她亦坦言,在家教育並非人人適合,但港府應給予家長選擇權。對於有家長擔心在家教育孩子未能承受現實社會壓力,高田認為常規教育的功課及考試的訓練只會帶來反效果。

局方指正規課 師生切磋砥礪

夫婦二人表示,讓女兒成為對社會有貢獻、有責任感的人,才是教育的真正意義,至於將來會否重返常規教育制度,或入讀大學,則會讓她們自行選擇。

教育局回應,以保護私隱為由,不評論個別個案,亦未有透露是否批准有關情況,但指若獲悉有自行在家施教個案,會勸喻家長送子女上學。局方解釋,學校可提供正規課程和課外活動,及讓學生與同學和師長切磋砥礪,對於兒童均衡發展德、智、體、群、美至為重要,又指學校的豐厚資源、及教師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均並非家長在家施教可給予。
   0    0    0    0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9393
2#
發表於 12-12-29 13:44 |只看該作者
揭發口頭承諾,只會令官員否認,然後封殺。

試問如何承認家長的課程比官員更優勝。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2762
3#
發表於 12-12-29 22:19 |只看該作者

回覆:「在家教學」家長指審批含糊獲口頭批准教局:會勸喻上學

奇怪是如果該對夫婦一直推崇“在家教學“,為何回來後又將子女送進津校,難道是因為兩個小孩跟不上才下此決定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