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8-13
- 國民生產力
- 3592
- 附加生產力
- 45992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790
- 主題
- 12600
- 精華
- 0
- 積分
- 77374
- UID
- 168291
   
|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0928go01.html

嶺 大 公 共 政 策 研 究 中 心 主 任 何 濼 生 表 示 , 本 港 學 童 平 均 快 樂 指 數 只 得 六 分 , 惟 尚 算 快 樂 一 群 。
面對教育制度不停改革,究竟本港學童有多快樂?有調查顯示,以十分為滿分的快樂指數,本港學童平均只得六分,比近年成年人平均達七分稍低,惟尚算快樂一群﹔調查又發現,隨學童成長,快樂指數則下跌。負責調查的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濼生認為,當學童踏進青春期,與父母的溝通普遍轉差,且部分父母催谷子女參與課外活動,令子女承受不少壓力。
香港嬰幼兒發展研究基金會委託嶺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於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一月,訪問逾千名來自二十九所中小學的八至十七歲高小及初中學童,發現以十分為滿分的快樂指數,學童平均只得六分,比近年成年人平均達七分略低,惟尚算快樂一群;調查又發現,隨學童成長,快樂指數則下跌,由八歲時約八分,下跌至十六歲時只得五點七四分,且父母學歷程度高不代表子女較快樂。
負責調查的嶺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濼生表示,家庭生活是學童快樂與否的關鍵,「即使父母學歷程度高,未必懂得管教子女,甚至對子女期望更高,弄巧反拙。」他指,當學童踏進青春期,與父母的溝通或轉差,加上港人普遍遲婚,與子女的年齡差距愈來愈大,是造成學童不快樂的主因。「父母或覺得自已『食鹽多過子女食米』,令雙方關係僵化。」
調查又顯示,課外活動的壓力對學童快樂程度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學習壓力更高。何濼生坦言,升學競爭愈趨激烈,課外活動的作用亦與以往不同,「以前由學童按個人興趣決定是否參與課外活動,而現時學童是被逼參與,填滿升學面試的履歷表,且與同齡學童互相比較表現,難免增添壓力。」
快樂指數若只有零至二分,反映學童十分不快樂。調查顯示,若以級別計算,小五生處於十分不快樂的比率最高,約百分之八,何濼生認為與小五開始備戰升中呈分試有關,惟小六已對呈分試有所適應,故比率稍跌。
此外,調查盡量了解受訪學生的家長快樂指數,發現家長的快樂指數於子女十三歲時最高,達七分,惟當子女踏進十五至十七歲的反叛期時,指數跌至六點四一分。何濼生建議家長適當地聆聽子女意見,以及尊重其私隱,可改善雙方關係及提升快樂指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