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10-31
- 國民生產力
- 3650
- 附加生產力
- 46069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11
- 主題
- 12608
- 精華
- 0
- 積分
- 77530
- UID
- 168291
   
|
今年兩大世界大學排名榜先後出爐,本港大學在QS世界大學排行榜排名上升,但在剛公布的《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等刊》的排行榜上,本地大學名次大跌,同一大學在兩榜排名可相差逾百名次。有學者指出,《泰》榜計分方法覑重研究和論文引用量,但學界對如何計分存在分歧。升學專家認為排名對學生選校參考價值不大。
根據本港6間大學在QS和《泰》的排名,各大學在兩榜的名次可以相差過百名。以中文大學為例,該校今年首次參加《泰》榜,排名151位,但在QS卻排37位,名次差距多達114位;理大在QS榜排177位,但在《泰》排名大跌,位列251至275位之間。
《泰》榜六成計研究表現
比較兩個排名的評分準則,不同之處在於評價院校研究表現的比重。《泰》榜評分有多達62.5%計算院校研究表現,例如論文產出量、論文被引用的次數等;相反,QS榜只有20%計算院校教授人均論文發表量。
有本地大學高層指出,《泰》榜今年修改論文引用量以及研究部分的分數計算方法,即令6間本地上榜大學排名大跌,主辦機構沒有清楚解釋改變計分方法的細節。
黃玉山:論文表現評估存爭議
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黃玉山指出,目前學界對如何評定論文引用量、研究表現仍有爭議。他舉例,主辦機構未必理會學科的熱門程度,令學界對引用量多寡的標準出現分歧,也無法反映實。
另外,兩個排名均有約一成分數按院校的國際化程度評分。黃玉山舉例說:「沙特阿拉伯的大學,差不多所有教授都是來自海外,難道就可以證明教學質素良好?」他認為,評價海外和本地教授比例,應因應個別學校調整,才可保持及培訓本地人才。
列豪章﹕應參考入學門檻就業率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列豪章稱,排名多以研究或論文引用量作評分,對本地升學的學生而言,參考價值不大;建議學生應以大學的入學門檻、就業比率等作為選校考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