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增學額減跨區上學情況(田北俊)
發新帖
查看: 1559|回覆: 15
go

增學額減跨區上學情況(田北俊)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1#
發表於 11-7-12 12:1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田北俊


 由於近年適齡升中學生人數持續下跌,政府為了減少中學殺校情況,推行了中學自願縮班計劃,結果在政府「大力」推動下,「自願」縮班的情況「超出預期」的理想,非但縮班目標達到,而且更有多區出現學額「減凸」情況。而後遺症隨即在今年的升中派位中出現,就是不少學生被迫跨區上學,及學生和學校組別(banding)錯配。我認為這都是肇因於「縮班過龍」,故應考慮向學額不足地區的學校,提供微調改動,以便利家長及學生。

 據教育局公布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結果,今年較去年減少四千八百名小六學童,只有五萬六千多人參與,但政府推行的自願縮班計劃,卻令到全港中一學額減少約六千八百個,有逾十區的學額「減凸」,於是這些地區的學生被迫要跨區上課。

學額「減凸」 學生被迫跨區上學

 教育界早就看到這個問題,並曾提出質疑,但教育局局長孫明揚當時卻回應說,從中西區跨區到灣仔,乘地鐵只是多一個站,十多二十分鐘便到達,又指現時都有跨區的學生,但當時便遭到批評為「唔識香港地理」,因堅尼地城、西營盤等根本沒有地鐵,故跨區學生要坐電車或巴士上課,時間不短。

 我認為在市區內跨區上課已算「小兒科」了,其實學生在幅員廣的北區及元朗區跨區上課,問題才是更大。也許孫局長對香港地理的認知中,不知道北區及元朗區有多大,原來北區及元朗區的面積,都大約是一萬四千公頃左右,而港島四區加起來有多大呢?則只有八千一百多公頃,只等於北區或元朗區的六成而已,地區面積的大細不同,已可顯示市區及北區元朗的派位安排,不應等量觀之。

 要知道市區交通較便利,但北區及元朗區內,卻仍有不少是交通不太方便的區域,學生往往要轉車才到達鐵路沿線,則跨區上課需時動輒要一個多小時。而且我們不要忘記,升中的初中生一般只得十二歲,加上現時學生的課後活動又較多,要居於這些地區,年紀尚幼的初中生每天長途跋涉跨區上學,等於逼使該些跨區生每天浪費時間、精力於往返學校的交通上,無謂的疲累折騰又怎不影響學習及溫習效益呢?最終犧牲的當然也是他們的學業成績。所以,情況絕非政府官員所言,搭一兩個站地鐵般簡單。

微調各區學額 便利家長學生

 本來荃灣及葵青區同樣出現學額「減凸」情況,但因為其鄰近的深水埗剩餘學額也不多,難安排跨區學額,故教育局便彈性容許荃葵區中學每班派位人數增加一人,但北區及元朗則因有屯門及大埔借出跨區學額,便無此優惠,但我認為安排並不恰當,因要上述兩區的學子跨區上學,實教他們太疲累了。由於現時的問題是政府推行「縮班過龍」所致,加上推行縮班時並無減省教師資源,學校有足夠能力應付稍多的學生,故政府應該因時制宜,勿「死牛一邊頸」,應考慮向原本較多學生要跨區上學的區分的學校提供更大的彈性,以調節區內學額數目,盡可能減少跨區上課情況,便利家長及學生。

 此外,減班亦令到學額「減凸」地區內的學生,與學校組別容易造成錯配,許多高banding的學生,因區內學位不足,被派到較低banding學校。因此,今年在統一派位階段獲派首志願的學生更僅得五成二,比去年的約六成一「插水」近一成,創五年來的新低,故家長自然不滿意,於是四出叩門以求「門當戶對」,但就折騰了家長及學生。

 我認為這都是推行政策期間,未有好好聽取意見及順勢調整之故。因此,我希望政府能認真汲取今年的教訓,在處理下年度各區學額問題上作出周詳考慮,重新檢視各區學額需要,以確保明年不再發生同樣問題,務求以便利家長及學生為大前提。
   0    0    0    0

Rank: 5Rank: 5


1649
2#
發表於 11-7-12 12:32 |只看該作者
估唔到田少的地理常識比孫公高幾班。


3832
3#
發表於 11-7-12 12:44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4


790
4#
發表於 11-7-12 14:36 |只看該作者
又係做錯死撐, 快d退休啦! 井底之蛙

Rank: 5Rank: 5


1971
5#
發表於 11-7-12 16:26 |只看該作者
田少都講得好有道理. 如果明年學位真係跟田少咁講嚟做, 咁今年的升中學生就係今次縮班的犧牲品.

Rank: 3Rank: 3


423
6#
發表於 11-7-12 16:40 |只看該作者
希望"奇蹟"出現啦!

Rank: 5Rank: 5


4296
7#
發表於 11-7-12 16:56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hinhin-mother 於 11-7-12 16:40 發表
希望"奇蹟"出現啦!


綽盈媽咪 ;-)

Rank: 2


53
8#
發表於 11-7-13 09:25 |只看該作者
離開學還有個多月,希望能在減凸學額地區,微調,使學生能於住所附近上學,免奔波勞碌,學生成績亦會相應提高。

Rank: 3Rank: 3


268
9#
發表於 11-7-13 10:26 |只看該作者

回覆 1# 知知姐 的文章

終於有人講D良心說話, 雖然明知佢為選票, 但是事實! 好過D教育界議員張X光, 為保飯碗, 都唔出黎力爭. 希望多D人回應, 搞"慶"D, 迫孫公做D野, 幫下D學生
:fighting1:


3832
10#
發表於 11-7-14 12:14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695
11#
發表於 11-7-14 12:29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twcho 於 11-7-12 12:32 發表
估唔到田少的地理常識比孫公高幾班。


He is a developer.....: :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4


561
12#
發表於 11-7-14 22:45 |只看該作者
其實增加學額是不能減跨區上學情況,除非全部是增加Band 1學校的學位,我地區要跨區上學大部份是去別區的一線band 1中學。

Rank: 8Rank: 8


15399
13#
發表於 11-7-14 23:44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twcho 於 11-7-12 12:32 發表
估唔到田少的地理常識比孫公高幾班。


田大少係高人, 佢轉移視線踐人邀功的技倆, 比梁振英為高.  田大少有無指責過田二少, 大家心照, 若果不是田二少攪出甚麽推行母語教學, 家長怎會爭相為搶奪所謂英中而無所不用其極, 跨區上學只是濕濕碎的沙沙石石.

以下資料來自母語教學苦主大聯盟:

政府推出的 “微調” 教學語言政策,不再分中文中學和英文中學及容許學校推行彈性班,已把原本的母語教學政策「微調」得面目全非,間接承認已推行十年的母語教學全盤失敗。

十年前,政府除了容許一百間傳統名校繼續使用英語教學,硬性規定三百多間中學使用母語教學,令學生在課堂中接觸英語的機會減少,學生英語水平倒退及造成嚴重的標籤效應。中中被標籤為次等學校,學生在會考及高考英語運用科成績下降,中中學校和學生遭歧視,正正是母語教學政策失敗的鐡証。 厚顏無恥的政府官員及語常會的田北辰仍堅稱母語教學行之有靠,成效有目共賭。這十年來全港三百多間中中學校及數以十萬計的中中學生,全是政府施政失誤的苦主,是長達十年的母語教學實驗的白老鼠。更荒謬的是政府現在亳無悔意,以「微調」之名,掩飾這個持績十年的失敗政策。
⋯⋯

Rank: 5Rank: 5


1971
14#
發表於 11-7-15 09:50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mio8390 於 11-7-14 22:45 發表
其實增加學額是不能減跨區上學情況,除非全部是增加Band 1學校的學位,我地區要跨區上學大部份是去別區的一線band 1中學。


香港係無band 1 2 3之分的中學, 只有學生先有分banding. 所以在教育局的角度係無夠唔夠band 1學位. 一間中學多band 1學生派去, d人就會叫嗰間學校做band 1學校.

Rank: 4


561
15#
發表於 11-7-15 11:02 |只看該作者
其實大家都知,只是習慣的叫法,要解決家長非名校不入的心理,除非是把band 1生打散到不同學校,這樣就唔會做就了名校出來。
只增加學位是沒有多大用途,因為大部份學位都不是家長想要的學位,到時一樣說制度不公平,公平就是給他們的子女全都入名校。

原帖由 alice44 於 11-7-15 09:50 發表


香港係無band 1 2 3之分的中學, 只有學生先有分banding. 所以在教育局的角度係無夠唔夠band 1學位. 一間中學多band 1學生派去, d人就會叫嗰間學校做band 1學校. ...


3832
16#
發表於 11-7-15 11:11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4# alice44 的帖子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