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49 小時
- 最後登錄
- 22-1-13
- 國民生產力
- 11
- 附加生產力
- 100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8-7-2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416
- 主題
- 29
- 精華
- 0
- 積分
- 1434
- UID
- 211861
 
|
你說的問題是世界學術及醫學界的一個大問題。聾童的教學有好多種說法, 基本上可分為口語, 手語, 手語共融。外國的分法更多, 口語分Auditory-Verbal, Auditory Oral,手語有ASL, Sign language, 手語共融有cued speech, total communication
聾人應該用那一種 學習溝通?什麼弱聽程度才建議學講野?做唔做 工耳蝸? 不同國家, 不同學界人仕都不同講法。每一種學說都有其理據。如: 手語是一種有系統的語言, 就像是中文及英文一樣。亦有人覺得, 全世界的人類仍然是以口語溝通為最多, 所以要融入社會, 學口語是最好的。
在外國, 學手語的人仕發展空間會很大(如美國), 由於聾人組織強大,政府有很多政策 保障他們的權利。e.g. 美國有手語大學,不會因為手語而影響他們升學; 出來做事政府會幫他們聘用翻譯員, 與他們一起上班, 幫助他翻譯手語與其他人溝通; 若有公司因為他們的聽障而歧視, 可以好大罪...(以上都係我聽聞, 不能作實)
香港的教育制度為什麼不重手語, "可能是"因為香港的福利配套未夠外國完善,以手語學習,會在學業上及工作上都有局限性,因此重視口語教育。但你若問我為什麼福利配套未夠外國完善? 那恐怕要問問特首了...
但另一邊窗, 就是香港有很好的聽覺醫學科技, 助聽器、人工耳蝸科技都是國際水平, 令選擇口語的弱聽人仕可以發揮得更好。研究指出,若能在幼童時接受人工耳蝸手術,口語的溝通能力大大提升,說的話一般人都可以完全明白。起碼令選擇口語法的人更成功地融入社會。
近日, 香港中文大學亦有對手語做研究,名叫: 賽馬會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http://www.cuhk.edu.hk/cslds/jcslco/
提倡手語共融。可能你會有興趣~
以上都是個人的知識及意見而已,希望大家討論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