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福建中學附屬學校 請問臻美校長是誰?
查看: 2565|回覆: 21
go

請問臻美校長是誰? [複製鏈接]

Rank: 2


57
1#
發表於 08-10-30 11:5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本人打算讓小朋友報讀臻美,所以想知道彭校長否已離職?新校長是誰?幾時上任?
唔該知道的家長答,謝謝!
   0    0    0    0

Rank: 1


27
2#
發表於 08-11-1 12:20 |只看該作者
現時由高惠娟副校長兼任職務..學校運作一些正常。

Rank: 2


57
3#
發表於 08-11-2 00:45 |只看該作者
thank you taicar1

上次 interview 見高副校長好 nice,唔知會唔升做校長呢?
另外她說順應家長要求,本年度會比往年多D功課,請問現在的功課量幾多?

[ 本帖最後由 ch2 於 08-11-2 00:46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2094
4#
發表於 08-11-2 01:37 |只看該作者

回覆 # 的文章

以往是每天大概一小時左右,可能是傳學校的一半吧。

Rank: 5Rank: 5


3731
5#
發表於 08-11-2 09:05 |只看該作者
今年學生的功課確是多了一點點,但我察覺到學校並非簡單地增加功課量去順應家長的要求。今年學校在人手分配和課堂分配上,作出了兩個重大改變,配合提升了的功課量,和照顧學生在學習上的需要。

第一,全面推行雙班主任制,每班都獲分派一位本地和一位外籍班主任。第二,每日最後四十分鐘的課節定為「導修」課,由班主任主理。

學生可以在導修課上做功課,有不明白的地方,班主任會即時輔導,同學更可以在班主任同意和督導下,自行調位進行功課討論。同時,班房內放置了很多不同的書籍,在導修課時同學可以自由地閱讀課內課外書籍。班主任在導修課時,會撿查學生手冊,嚴格跟進他們的學習進度和欠交功課的情況。

功課是多了,但學校的配套同樣增多了;監控是多了,但學習的自由和空間同樣廣闊了。借來的四十分鐘好有用,這是還給孩子的「自由時間」。

Tommy

Rank: 5Rank: 5


3731
6#
發表於 08-11-2 09:17 |只看該作者
ch2,

我有興趣知道當高副校提到「順應家長要求,本年度會比往年多D功課」時,有沒有同時表達我以上提到的兩大改變?

Tommy

Rank: 2


57
7#
發表於 08-11-2 23:55 |只看該作者
Thank you eviepa and tommy


[quote]原帖由 Tommy 於 08-11-2 09:17 發表
ch2,

我有興趣知道當高副校提到「順應家長要求,本年度會比往年多D功課」時,有沒有同時表達我以上提到的兩大改變?

Interview 當天高副校說有雙班主任,但我以為一直都是雙班主任制
另外,她沒有題到功課導修堂,請問是在放學前或後上的?如果是前,那麼會否減少授課時間?
我很欣賞學校會因為增加了學生一點功課而作出了相應措施配合。學校給我的感覺很好。

Rank: 1


3
8#
發表於 08-11-3 22:54 |只看該作者
[quote]原帖由 Tommy 於 08-11-2 09:05 發表

第一,全面推行雙班主任制,每班都獲分派一位本地和一位外籍班主任。

如每班都獲分派一位本地和一位外籍班主任,那麼現在的中文班和英文班的分別在於那裡?

Rank: 5Rank: 5


3731
9#
發表於 08-11-4 02:00 |只看該作者
ch2,

多謝你的回應。「導修」課是在常規課堂的最後一個課節,多了這一課堂,其他的課堂就相對減少了,也可以說授課的時間是減少了。但學習效果因人而異,有人喜愛聽,有人喜愛思考,有人喜愛行動;授課由老師主導教學,導修由學生主導學習;有人愛授課,有人愛導修;授課不一定比導修有效,授課時間長不等於學習時間長,即使學習的時間較長也不一定會學得多。

今年學校首次推行導修課,我覺得方向非常正確,在這概念上可以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孩子每日花七個多小時在校內,假如老師不停的教,學生不停的學,大家都會很勞累。大家停一停,留一點時間給孩子,讓他們用自己的方法去學習,可能有更佳的學習效果。


Tommy

Rank: 5Rank: 5


3731
10#
發表於 08-11-4 02:03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Sisimom 於 08-11-3 22:54 發表


如每班都獲分派一位本地和一位外籍班主任,那麼 ...


中文班只有英文科是英語授課,英文班會用英語教授數學和主題教育,用普通話教中文。

Rank: 7Rank: 7Rank: 7


12094
11#
發表於 08-11-4 03:02 |只看該作者
做乜我個女走了才有咁正導修當,打得少呀!

Rank: 2


57
12#
發表於 08-11-4 09:43 |只看該作者
[quote]原帖由 Tommy 於 08-11-4 02:00 發表
孩子每日花七個多小時在校內,假如老師不停的教,學生不停的學,大家都會很勞累。大家停一停,留一點時間給孩子,讓他們用自己的方法去學習,可能有更佳的學習效果。

Tommy,

非常認同,Thank

Rank: 3Rank: 3


119
13#
發表於 08-11-5 15:08 |只看該作者
Tommy,
      在豬妹一班,導修課在班級經營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豬妹的家課部份在學校完成,據豬妹所言,有些是同學們合作完成的,我相信這是有效的學習方法,比老師或家長教更佳。
      有同學要移民他往,班主任在導修課替他餞別;在導修課中將同學織的頸巾合作裝封在塑膠袋中;在「送暖到四川」中得獎,在導修課慶祝;……班主任還將照片電郵給每一位家長。
      在教擔繁忙的今天,能夠這樣讓我們知道孩子在校的情況,真令人感動。亦令豬妹對學校及自己班產生強大的歸屬感。
                                                               豬妹媽咪

Rank: 5Rank: 5


3731
14#
發表於 08-11-7 01:25 |只看該作者
豬妹媽咪:

今年的臻美果然有一番新氣象,開學才兩個月已經有很多的改變,而且是向好的方向改變。導修課的確是一項德政,起碼同學們真的比以前更重視功課和他們的學業,不只是嘻嘻哈哈的過日子。豬妹的班主任做得很好啊!在課堂上不單只是做功課、做功課、做功課、讀書、讀書、讀書,更利用這難得的「自由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真係值得一讚。所以我覺得在導修課這概念上,可以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學生和老師可以有更大的創意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這課堂令我想起孩子讀幼稚園時的「自由時間」,其實我的孩子和你的女兒都是就讀同一間幼稚園,不過他們在香港那邊上課。當時,在指定的時間內和在安全的情況下,他們真的什麼都可以做。在「自由時間」裡的經歷和創意,很多他們至今仍清晰記得,或許也影響著他們日後的成長。

我相信臻美的「導修課」同樣能帶給孩子們不平凡的經歷,亦期望他們在學業上更長進。

Tommy

Rank: 2


62
15#
發表於 09-2-22 00:58 |只看該作者
請問現時英文班和中文班每級有多少班, 一班有多少人, 另外現時還有沒有拔尖補底制度?
學校打算請校長嗎? 會不會到時有新校長, 制度又再改變?

Rank: 5Rank: 5


3731
16#
發表於 09-2-25 23:29 |只看該作者
車迷:

有些班級開兩班英文班,例如四年級;有些級別只開一班,例如六年級,我想應該視乎供求而定罷。

現在仍然有中英數拔尖補底的分組上課。

現在的高副校實際上是執行校長的職務,無聽聞會再有新校長到任。

Tommy

Rank: 1


27
17#
發表於 09-4-23 13:37 |只看該作者
各位:

聞說已有新校長上任,負責中學部的,是真的嗎?



taicar1

Rank: 2


30
18#
發表於 09-4-23 23:40 |只看該作者

新校長

我想是真的,見到他企係門口,歡迎學生,又在早會出現。

高副校無中學資歷,故一直不能担任校長,因為學校有三級初中。但校長是一校之首,斷估不會只睇中學,除非他只是副校長。



原帖由 taicar1 於 09-4-23 13:37 發表
各位:

聞說已有新校長上任,負責中學部的,是真的嗎?



taicar1

Rank: 1


30
19#
發表於 09-4-24 22:10 |只看該作者
各位auntie、uncle:
      今天早會高副校長介紹了一位新校長,我沒記錯的話,就是李盤勝博士(如有錯漏請幫忙更正!),我聽出低年級的同學對他蠻有好感,我在網上找了他的資料,麻煩各位auntie、uncle的囝囝囡囡幫手認一下,網址是:http://www.gtcollege.edu.hk/C01_09_ThomasLee.htm
       麻煩了!
                                                              小豬妹

Rank: 2


52
20#
發表於 09-4-28 14:34 |只看該作者
小豬妹:

多謝你的訊息,因我家的小女沒有告訴我有新校長。

另外請問小一至小二時,你是如何溫習中、英、數及主題科呢?作為一位小朋友,你會希望媽媽用什麼的方法去激勵你用心及勤力地學習呢?

heima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