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 回歸後英語水平下降!中文水平又如何呢?◆ ...
發新帖
查看: 1135|回覆: 0
go

◆ 回歸後英語水平下降!中文水平又如何呢?◆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2658
1#
發表於 08-5-10 07:0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轉貼:李紀欣醫生 中山醫科大學香港校友會會長

中文研習上的幾點芻議

 香港回歸前的語文教學,長期以來,給人的印象是重英輕中,回歸後曾致力母語教學。最近社會人士發覺學生英語水平下降,教育局長也公開承認,大家頗引以為憂。但學生的中文水平又如何呢?很可惜,似乎這方面還不曾引起人們足夠的關注。據說目前不少中學甚至大學畢業生,連寫一封通順的中文信也感到吃力,往往詞不達意,沙石滿紙,錯字百出,更遑論文采了。但卻很少人為此大聲疾呼,這是什麼緣故?
 2005年,筆者有機會出席北京中華醫學會90周年大慶,同時到賀的各國專家教授不少。非常出乎意料,其中有些洋教授的中文修養甚佳,普通話講得十分流利。再舉一近例,新當選的澳洲總理,在早前訪華期間,也以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在清華大學演講,並與師生問答。如果作為一個炎黃子孫,自己的中國語文反為別別扭扭,豈不汗顏!
 在五六十年前的港英統治時代,於路政公告中,曾出現「沿步路過」如此不倫不類的語句,久被世人譏誚。現在,香港回歸快十一年了,相若的情況,有沒有呢?筆者願把平常看到或聽到的一些問題,提出來與大家商榷,並就正於高明:
 (一)康文署有一規定,在場刊、海報及請柬上,必須印有:「本展覽按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場租資助計劃予以補助」的字樣。平情而論,受惠的藝術團體向康文署鳴謝,是應該的。但筆者認為,這段文字在語法上很有問題。它的主詞,顯然是「本展覽」,那麼藝術團體的「本展覽」從何得來如斯權力,竟可自把自為地「按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場租資助計劃予以補助」呢?果真如此,又何須提前申請?要理順這段文字的語法,只要加上一個字和調動一個字的位置就妥。筆者大膽建議,將其調整為:「本展覽蒙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按場租資助計劃予以補助」方家高見如何?
 (二)光顧港鐵,在乘搭扶手電梯時,常聽到廣播提醒乘客「緊握扶手」。筆者十分贊同乘客要「握扶手」,但覺得沒有必要「握」而「緊」之。緊與鬆相反,「緊握扶手」即是要乘客使勁地、專注地、牢牢地握實扶手。假如真有一位乘客,煞有介事地照足上述規格去「握」,旁人見了一定失笑,甚或會懷疑他的精神狀態。我推測港鐵公司只是關心乘客心切,用詞不當而已。細聽英語廣播,也只叫人「Please hold the handrail」,並未加上「tight」。未知港鐵公司可否將其改作「穩握扶手」?「穩」者穩當而已,與「緊」字大有區別。
 (三)筆者習慣於清晨8時收聽香港電台的《千禧年代》。這節目的開場白是「毋懼大時代,擁抱大未來」。每次聽到「毋懼」兩字就覺得有點刺耳,不大舒服。為何要有這句開場白呢?主持人可能認為這個大時代到處充滿兇險,所以叫大家鼓起勇氣,不要去畏懼吧。可是,我們放眼大時代,毀滅性的世界大戰可能性很低。至於內地欣欣向榮的形勢,更是毋庸細贅。那麼,何可「懼」之處?作為政府喉舌的港台,有沒有必要去聳人聽聞地,天天叫喊「毋懼大時代」呢?黎時煖太平紳士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長者,兩個月前曾向香港電台傳真一信,要求修改用語,筆者贊成黎先生的意見,改為《迎接大時代,共創大未來》。
 (四)每逢秋冬季節,香港電子傳媒報告天氣,往往說:「黃(或紅)色火災危險警告現正生效」。筆者覺得此處的「現正生效」頗為費解。舉個例子:某人感冒,發高燒攝氏40度,延醫診治,服藥半小時後,體溫38度。這就可以說,他的藥物治療「現正生效」。試問各種程度的火災危險性,是否一經警告,就會自動降低,從而「現正生效」?「現正生效」想是天文台從「is now in force」翻譯過來的。查字典in force這片語兼具:有效的,在施行中的含意。本著信、達、雅的最高翻譯準則,再結合我國的語言習慣,筆者建議此句改作:「黃(或紅)色火災危險警告現正發放(或發佈)」請教高明,是亦可乎?
 十分抱歉,今次列舉例子多與政府部門有關。但筆者實在無意針對政府,只從愛護特區政府出發,把生活中最常碰到的,僅就其語法、措詞或翻譯等中文研習上的問題,坦率地、衷誠地提出來商榷兼討教而已,並希望藉此引起大家關注中文研習的重要性,共同努力,免除「沿步路過」現象的復萌。昭昭此心,可鑑日月。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