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07 小時
- 最後登錄
- 23-3-31
- 國民生產力
- 46
- 附加生產力
- 2183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3-9-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1890
- 主題
- 80
- 精華
- 0
- 積分
- 4119
- UID
- 14477
 
|
Learning Method
如何促進子女有效學習
前言:
學習是透過經驗累積,把某種持久行為改變或建立起某種概念。例如:孩子原本不懂得打網球,因有機會拿起球拍打球,漸漸學會了打網球。學習不等於背誦,學習成效也不能單看考試成績,因為,學習並不局限於學校課本的知識。 家長普遍十分關心子女的學習。如想子女有效學習,家長先要明白影響學習的因素,以及促進學習的方法。只有持續運用這些方法,才能促進子女有效學習。
影響學習的因素:
一個孩子的學習受不少因素影響,這些因素可能互有關連,如子女學習未如理想,家長可嘗試找出影響學習的因素,然後對症下藥。
個人方面
- 智能 - 無可否認,孩子的學習與孩子的智能有莫大關係,而智能是受生理�遺傳、環境及個人因素影響 (可參考教育署家長教育推行小組出版的「智能發展」簡章)。
學習動機 - 學習動機可分為兩類:即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內在動機指孩子對學習本身的興趣,覺得掌握了新知識和技能就是樂趣,為學習而學習;外在動機指孩子為了一些外在的好處而學習,例如:努力讀書日後才有好工作、在鋼琴考試取得優異成績有名貴禮物獎賞等。一般來說,靠內在動機推動學習的孩子,較靠外在動機的孩子學習更容易有成效。 目標 - 孩子的學習成績和他所訂的目標有關。常見的目標有四類:(1)取悅他人,孩子如認為學習能使自己獲他人接納,便會好好學習;(2)自我地位,學習是為了與別人競爭及達到某個指標;(3)物質獎賞,學習是為要得到物質獎賞;(4)掌握知識和技巧,從而得到滿足感。此外,亦有些孩子不知自己的目標,只是被逼去學習。比較以上四類,以掌握知識和技巧為目標的孩子學習成效較佳。 技巧和方法 - 學習技巧和方法也影響學習成績。一般來說,採取機械式的操練,即不求甚解的記誦,末必取得好成績。然而,用鑽研的方法,深入了解內容,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應用學到的知識,學習成績則會較佳。 自尊感 - 自尊感和學習有密切關係,自尊感強的孩子通常成績較好。他們樂於學習,願意嘗試新事物,遇到困難亦不會輕易放棄。 成功的學習經驗 - 成功的學習經驗帶來成功感,使孩子對學習更有信心,從而更樂於學習。 積極人生觀 - 孩子如何面對成敗,亦影響學習的成效,孩子如認為學習失敗是因為自己未盡全力,則日後遇到挫折也不會輕言放棄,因為他知道怎樣可以改善,這類孩子通常學習成績較佳。然而,若認為成功只是僥倖,失敗則歸咎自己笨拙,這些孩子一旦遇到挫折便會較易放棄,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亦無法改變現狀,他們的學習成績通常會較差。 社交能力 - 孩子在學校要與老師和同學相處,如果相處融洽,孩子會覺得學校是個愉快的地方,遇到學習困難亦會主動向老師請教或與同學一起研究。相反,如關係惡劣,孩子可能不喜歡上學,以致影響學習,遇有學習困難,也較難找同學協助。
家庭方面
- 孩子學習也受種種家庭因素影響,現分述如下:
- 與家人關係 - 孩子與家人有良好關係,感受到父母關心和支持,學習成績通常較好。相反,父母離異或關係惡劣,對孩子學習有一定影響。
- 家長管教方式 - 一般來說,家長關心子女學習,對子女愛護和支持,並有適當的要求,子女會有較好成績。被虐待或無人照顧的孩子,成績則較差。
- 家長參與學校事務 - 家長多參與及支持學校事務,學校的氣氛會更好。孩子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自然事半功倍。
學校方面
- 儘管學習不局限於學校課本知識,但對一般孩子來說,相當大部分的學習活動都在學校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某些學校因素對學生學習有重大影響。
- 學校氣氛 - 學習氣氛良好的學校一般訂有明確的目標,學校重視教學質素,氣氛愉快和有秩序。教師則以工作為本,能有效地管理課室,教學方式能啟發思考,以及能適當地獎勵及稱讚學生。
- 教導方法 - 有系統地幫助學生溫故知新、協助學生清楚自己的表現、提出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講授節奏明快、把大部分時間用於教學活動等,均有助學生學習。
- 課室管理 - 老師如能預先作好安排,使教學活動順利進行,並事先清楚列明課室規則,維持良好秩序,對孩子學習有正面影響。
促進子女有效學習的方法:
- 提升自尊感 - 由於自尊感和學習有密切關係,以下列舉一些從提升自尊感來加強子女學習信心的方法:
- 多讚賞子女的努力和嘗試的勇氣,即使只有小進步亦應讚賞。
- 幫助子女發掘自己的優點,例如:字體工整、作句有創意等。
- 如某項作業較艱深,可拆分成多個部分,使子女較易掌握及有成功感。
- 讓子女決定哪些部分可以自行完成,哪些需要家長協助,對子女自行完成的部分多加讚賞。
- 避免將子女與其他孩子比較。
- 建立積極學習態度 - 協助子女積極面對學習,如成績理想,可稱讚子女因為努力所以有好成績,並鼓勵他再接再勵,避免「今次成績好只因你幸運」之類的說話。如成績欠佳,則冷靜地與他分析原因,找出補救方法,例如:「這次可能是時間分配不好,你認為下次可以怎樣改善?」避免「你太笨,所以做得差」這類的說話。
- 提升學習興趣 - 多提出啟發思考的問題,鼓勵子女發問,協助他們找出答案,並一同享受找到答案的樂趣和成功感。家長應讓子女明白學習對生活的重要和用處,例如:掌握英文便能看懂玩具或電腦遊戲的指示、學會數學對購物和玩電腦遊戲也有幫助等。家長也可與子女一同閱讀英文說明書。
- 從興趣事物入手 - 從子女有興趣的事物著手,鼓勵他們思考和尋找答案,從中感受學習的樂趣,例如:你要多看書及多嘗試,才能掌握為模型上色的技巧。這樣一來,整個學習過程就充滿樂趣,而且很有成功感。學習並不局限於課本知識,同時應鼓勵子女發展多方面興趣,從而提升子女的學習動力,發展內在學習動機。
- 訂定清晰目標 - 與子女共同訂定甚麼才是盡力,確立清晰的目標,但要避免堅持達到某個成績。此外,應重視子女學習的過程,而不只是成績。
- 從嘗試中學習 - 子女做功課或專題研究時,父母應盡量讓他們獨力嘗試,避免過早或過分的幫忙。子女從嘗試中學習,這樣才得益更多。
- 家長無限支持 - 親子關係十分影響子女學習,因此家長應多關心子女,經常與子女溝通,了解和支持是促進子女學習的良方。
- 家庭與學校配合 - 多參與學校的事務和活動,多與學校及老師溝通,以了解子女在學校的情況及學校的政策和措施。家校配合,有助子女學習。
子女做功課,家長如何配合?
很多家長為子女的功課問題頭痛不已。以下是一些建議,家長可與上述的促進學習方法一併使用:
改變心態:
- 認清做功課和溫習是子女的責任,不是家長的責任,家長應避免過分承擔。
- 能自動自覺、正確無誤地做好所有功課的孩子可說萬中無一。家長應回想自己小時做功課也是百般不願,因此,應體諒孩子,並訂立合理的期望。
- 輔導子女功課,要留意自己的情緒,避免每次輔導功課都成為非常負面的經驗,令子女對功課和學習更加抗拒。
常遇見的問題及一些建議:
- 我的子女做功課時總是不專心、應如何幫助他?
- 成年人的注意力一般可維持45至60分鐘,小孩的時間則較短,故期望子女能長時間集中精神完成所有功課,似乎不切實際。如功課太多,可讓子女小休。事實上,小休後,學習會更有效。
- 若干環境因素亦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一張無雜物的桌子,一段安靜的時間,開始工作前,必須的物品準備妥善,都有助集中注意力。
- 為子女安排一個適當的環境做功課,最好是固定的地方、環境清靜、少騷擾、空氣流通、光線充足、桌椅高度適中,並有足夠空間擺放書本和文具。
- 避免在子女工作期間教訓或斥責他,因情緒困擾便很難集中精神。
- 我的子女放學回家只顧著玩耍或看電視,不肯立刻開始做功課,我應怎樣做?
- 與子女一同編排功課程序和時間表,每天應有固定的規律。
- 子女如有拖延做功課的習慣,家長可預先提醒,如限定五分鐘後要開始做功課,讓子女有心理準備。限時到了,便以溫和堅定的語氣要求他開始做功課。
- 增加工作的趣味,讓子女感覺到該工作的樂趣和滿足感。
- 提供定時完成工作的獎賞。
我可以怎樣幫助子女學習得更有效?
- 子女很多時候未能充分掌握做功課的技巧,家長應多花時間指導,例如查字典、把資料分類處理、如何校對錯誤等。
- 教導有效的思考和記憶方法,亦十分重要,例如:利用圖象、組織或分類去加深記憶,善用觀察和分析的方法,均有助學習和解難。
- 家長應嘗試嘉許良好的表現,而不是針對錯處。如只是針對錯處,子女會覺得做功課是一件毫無成功感、又吃力不討好的苦事。
- 若考試或測驗的成績未如理想,應協助子女找出原因,並研究克服困難的方法。
[ 本文章最後由 Yukyuk 於 07-7-4 12:03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