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0 小時
- 最後登錄
- 14-3-4
- 國民生產力
- 18
- 附加生產力
- 4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4-8-30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1286
- 主題
- 55
- 精華
- 0
- 積分
- 1308
- UID
- 29597
 
|
家校同心 跨越讀寫障礙
家校同心 跨越讀寫障礙 (2006-03-31成報)
很多人對讀寫障礙不甚了解,認為只是字寫得比較「醜」而已,其實讀寫障礙既阻礙小孩學習上的發展,也會打擊他們的自信,造成社交問題、影響親子關係等,所以不
要以為讀寫障礙是「小兒科」!
讀寫障礙非疾病
閩僑第二小學和越己堂教育與心理顧問中心合辦了「閱讀無障礙──跨越讀障之旅」計劃,為校內懷疑有學習障礙的同學提供評估,並設小組教學計劃、家長工作坊等,幫助有學習障礙的同學改善學習情況。
教育心理學家周錦強表示,讀寫障礙不是疾病,也不能服藥根治,卻可利用「多感官結構化語言教學法」幫助讀寫障礙學童學習。多感官意即突破單一的視覺吸收模式,加上聽覺、觸覺、運動覺和嗅覺等加強同學的記憶,例如「單腳企」、拋波等可刺激同學的後腦運作,訓練方向感。另外,利用電腦輔助學習亦有幫助,因為電腦的熒幕視野較窄,同學比較容易集中精神和專心記憶,而且可用電腦讓同學反覆實習部首、串字等。
花四小時做功課
李翠珊今年就讀三年級,在一年級時被發現有讀寫障礙,李太表示當時發現女兒專注力很低,每天都要用很多時間來做功課,而且發現她老是把字寫得比一個五元硬幣還要大。起初李太只感到奇怪,沒有想過尋求幫助,直到後來經社工轉介接受測試,才知道原來女兒有讀寫障礙。
那時李太對讀寫障礙毫無認識,雖然每天陪女兒做功課,卻未能改善女兒的學習情況,不知不覺間更破壞了親子關係。她指每天監督女兒做功課都很「勞氣」,人也逐漸變得火爆,常把女兒罵得哭起來。李太說:「旁人很難想像一年級的小孩每天竟要用四個鐘做功課,我激氣時她(女兒)也不開心,每天做功課簡直像受罪一樣。」
李太認為女兒在參加「跨越讀障之旅」工作坊後較「定性」,現在李太懂得讓女兒分時段做功課,集中地做完一節便休息一會,女兒做功課的效率因而提高了。另外,李太會盡量用具體的事物去引導女兒學習,例如女兒不喜歡數學,便在買東西時多讓女兒練習計算,希望能增加她學習的興趣。 |
|